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史出有因/从郑观应呐喊,看中国人自强的期盼

2021-12-07 04:27: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977年中国决定宣布恢复高考,再下来是国家全面改革开放的政策,伸延到政治、社会、经济、军事以及外交各个层面,这是我国划时代的重大突破。历史清楚说明,改革开放造福千万国民,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日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多少代人的梦想。

  筚路蓝缕,中国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忧国忧民,苦思民族发展的出路,从未间断。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北宋王安石新政;明代张居正的经济策略,一条鞭法;晚清康梁、光绪,君臣合一的百日维新,虽然失败,却对改革产生重大意义。唯有改革变法,才有新出路的思想传递,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融纳多元,开放包容的主流文化,在历史进程中,虽有波澜起伏,出现故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时期,但中华民族的文化DNA有“民胞物与”的胸怀,容纳多元,求发展、团结富强的主流!

  笔者生于澳门,小时就读位于高楼街的天主教耶稣会主办的海星小学,每天放学回家,总会经过距离学校咫尺之近,位于龙头左巷的郑家楼,此即对中国近代的改革开放影响深远的郑观应祖屋大宅。今天,澳门特区政府已修葺妥当,保留原貌,供各地游人,特别是有兴趣中国近代史的人士参访。

  郑观应忧国忧民 笔耕不辍

  郑观应(1842-1922)世居澳门,自小在澳门受教育,十七岁参加香山县的童子试落第,未被取录,离澳赴上海当商务学徒,并随叔父学英语。1862年,二十岁出头的郑观应,已开始撰写政经论文,并且能屡屡在英国商人创办的上海《申报》发表,汇编成《救时揭要》,亦是郑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郑不断审察国内、国外情势,关怀民间疾苦,特别着力反对贩卖劳工,窝娼聚赌,鸦片流行,洋人划疆蚕食,以及官绅无力护民的种种积弊!

  为此,郑呐喊不停,笔耕不绝,1886年郑已酝酿《盛世危言》的构思,从执笔到成书,数年的用心用力用情,终于在1893年,五卷的《盛世危言》面世,一纸风行,席卷民间知识分子,以及皇亲贵胄,光绪皇帝御览的,就是这个初版。1907年,郑回澳门隐居,但爱国忧民之情未有丝毫减退,终于再写《盛世危言后编》。

  郑离世前一年,该巨著再作最后修订。前后经历三十多年成终极篇的《盛世危言》,内容综论多国政情,提出中、外盛衰治乱之道,国家改革改良,如何步入富强之方,亦触及对中国传统价值,修齐治平的独特见解。

  《盛世危言》流传甚广 影响深远

  无疑,《盛世危言》是晚清时期影响至大并甚具学术水平的著作。19世纪至20世纪,列强侵略蹂躏中华大地,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探索、追寻富国救时的策略与方向,值国家民族多事之秋,适时而出的《盛世危言》,口耳相传,震动全国,对戊戌新政改革、辛亥革命,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产生启蒙与催生的作用。

  康梁、光绪皇帝、孙中山、毛泽东都明言,从此巨著里头,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启迪,另外,该书亦流传日本与朝鲜,同样甚受欢迎,流传甚广。

  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清、民国,甚至新中国的施政理念,都见该书的影子,影响深远。如果说,《史记》让人想起司马迁,那么,《盛世危言》则让人勾起对郑观应的怀念。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 何汉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