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为推进悬浮隧道技术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率团访大连理工

2018-10-24 03:17: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署现场网络图片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项目总经理林鸣率团访问大连理工大学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林鸣表示,“悬浮隧道”的研究方向完全得益於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的七年经验。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目前“悬浮隧道”在国内外的研究均属起步阶段,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建成先例,相关研究拟於三至四年内完成,据悉供模型物理试验的水池快将启用。/大公报记者宋伟大连报道
 
签约仪式上,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勤、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国海代表三方签署“悬浮隧道”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协议指出,三方将通过多形式、多层次技术交流,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在项目设置、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成果共享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沉管接驳摆脱水深限制
 
作为中国科协2018年发布的中国面向未来的12个重点领域60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悬浮隧道”是继“跨海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后又一种跨越深水域的创新型交通构筑物,极具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前景。“悬浮隧道”将突破沉管隧道必须沉放在河床、海床的限制,实现海中悬浮穿越,这意味着一些水深超过百米、采用沉管隧道技术难以实现的跨海工程,有望通过架设“悬浮隧道”实现跨越。
 
“与已经沉放在海床上、沉放位置已经基本固定的沉管隧道不同,‘悬浮隧道’必须保持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这也意味着悬浮隧道的研究集合了海洋工程和交通工程的各项难题,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技术难度极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悬浮隧道”联合研究小组常务副组长尹海卿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海中“悬浮隧道”的设想就已经提出。不过到目前为止,“悬浮隧道”建设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建成先例。
 
度身试验水池即将启用
 
今年6月13日,“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在广东珠海正式启动。该研究将利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理论分析、设计评估等多种手段,开展“悬浮隧道”涉及的水动力与结构、锚固系统、连接结构、工程材料、施工工法及装备等一系列专题研究,拟在工程理论、关键技术及施工装备等方面形成多项突破,计划用时三至四年完成。
 
该项目由中国交建牵头,国内外七家一流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成立联合研究组。目前,为“悬浮隧道”研究度身订制的试验水池即将启用,这也标志着该项目物理模型试验部分将全面展开。“悬浮隧道”研究课题种类繁多,包括结构与设计方法研究、锚固支撑系统研究、接头及接岸连接结构研究、施工工法及装备研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和《物理模型试验指南》研究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