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科技成果来港巡展 中科院撑大湾区产学研合作

2018-11-09 03:17:44大公报 作者:郭若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工作\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国家大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自香港回归以来,中科院与香港六所主要大学合作,先后组建一批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占据学科前沿。9日,在中科院科技成果巡展(香港站)上,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在内的22个联合实验室取得的一批科研成果将公开亮相。先进院院长樊建表示,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布局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学术科研产业全链条创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06年以来,先进院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合作共建了6个“中国科学院─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成果产出加快。在2018年的联合实验室评估中,2个获评“优秀”,3个获评“良好”,1个获得新认定,领域涉及材料、生物、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双方产学研合作成果丰厚,共累计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近百项,联合申请项目总经费近亿元,合作发表SCI等论文500篇以上。
 
合研电子封装发展集成电路
 
先进院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学生实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方主任孙蓉,她由衷地感慨,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模式将香港在学术及国际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深圳强大研发的重大需求相结合,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堪称范本。
 
“做电子封装材料,有助配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孙蓉表示,香港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强、相关环境更有利於国际交流,深圳产业化氛围好、市场空间广阔,深港深度合作,有利於最新科技实现产业化,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理论+实践精密工程双向研究
 
“香港的优势在於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海外人才;先进院的优势则是多学科交叉互补、偏工程应用研究。深圳产业链齐全、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很容易就能找到制造工厂做出样机,制作周期短,效率高。”精密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何凯告诉记者,实验室成立6年来,双方的合作已逐步过渡到今天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部分合作甚至形成了上下游对接。
 
据何凯介绍,目前精密工程联合实验室主要有精密金属成型技术与装备和MEMS光学器件与应用两个方向,联合研究的项目进展顺利,实现了理论+应用的结合,前者提出新型板材与蜂窝成形方法,分别面向船舶制造和高铁安全防护,已成功研制多台成形样机;后者提出柔性纳米压印技术的MEMS器件制作方法,并成功用於微型光谱仪的光栅制作。在推动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先进院与香港的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完成的3D打印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已进入CFDA产品注册流程,计划两至三年内可推向临床使用。
 
3D打印为缺损骨骼“牵线搭桥”
 
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先进院就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围绕生物材料与纳米材料前沿研究,打造骨科生物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平台。经过7年的合作,已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3D打印含镁可降解骨修复材料,已进入CFDA产品注册流程,计划两至三年内可推向临床使用;另一项可改善局部骨质疏松,降低二次骨折风险的生物活性骨水泥产品已完成注册检验,预计2019年进入临床研究。
 
据团队赖毓霄博士介绍,人的骨头再生能力有限,缺损过多的部位需要外力牵线搭桥,才能重新长在一起。通过将3D打印的骨修复材料放进缺损部位,可以引导骨细胞成长。“这是在团队创始之初就开始筹划运营的科技转化产品,深港双方很多成员参与,付出了诸多心血和努力,成果来之不易。”深圳先进院转化中心张鹏研究员说。
 
产研结合落实河套区港深创科中心
 
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精密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何凯形象地将联合实验室比作一个“桥梁”,一头连着理论基础雄厚的香港高校教授,一头连着熟知市场需求、背靠内地资源的深圳实体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中,香港仍旧要发挥人才优势和国际化软环境的优势,要与深圳结合。”
 
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坦言,现在深圳创业氛围浓厚,很多海外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能落地,就选择直接到深圳发展;内地众多科研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愿意提供足够资源支持科研,项目往往在起步阶段就有很多资助。“香港深化与内地合作毫无疑问是个机遇。”
 
樊建平表示,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香港高校人才与内地产业结合是保持香港在未来世界科技创新格局中占据主动的重要举措。未来,通过逐步落实河套区的港深创科中心,深圳先进院希望能够发挥深港科技合作的已有优势,共同致力於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人才联合培养盼制度解绑自由交流
 
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人才是科研最重要的资源。“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双方研究人员互动一直很紧密,每季度都有一场沟通会议,课题组成员之间更是好朋友。”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方主任孙蓉告诉记者,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累计共同培养了80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1位博士生是双方老师联合培养的最好示范。
 
精密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何凯认为,双方在学位共同认证方面尚有突破的空间。“学生毕业时可授予双方的学位,这样就更方便以联合实验室来统一招聘,吸引到更好的人才。”
 
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林涛指出,现在更多的只是项目的交流、做实验,老师的课程之间还没有互认。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将让区内创科合作更加紧密,香港首先要做到大湾区创科人才自由流通,之后做到资金、业务自由流通,才能真正形成研究、技术、生产、市场无缝连接的完美创科生态链。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