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张宝峰北京报道:去年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这也是国有资产“家底”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谈及这项工作的效果,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明春10日表示,去年是全国人大贯彻这一决策的开局之年,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都建立了相关的报告制度,并开展相关工作。
朱明春进一步说,建立这项制度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最好的监督就是公开、透明,要依法进行报告、依法公开,让人民能够监督。通过开展监督调研工作,也通过督促国务院有关方面加强对国有资产家底的排查,发现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的底数掌握的还是不够清晰和準确。另外,布局管理和监督方面还不够规範和合理。国有资产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运行低效,甚至流失的问题。
“这项工作国务院今年4月份还要向常委会进行整改工作的报告。”朱明春透露,已经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了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五年工作规劃,现在正在按程序报批。去年已经报告了金融国有资产,今年预计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专项工作报告,再往后还有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类国有资产,都要进行报告,要逐步拓展做到全覆盖,真正把国有资产的监督工作做好。
向“统计数据造假”亮剑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统计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记者会上表示,检查发现整个社会统计的法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搞攀比、争位次,在源头上对数据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尹中卿说,通过半年多的整改,各个地方、各级政府挤压掉了前些年积累的一些统计数据的水分,特别通过执法检查督促各级政府解决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从制度上来解决瞒报、漏报、虚报、误报、重报、迟报等问题,让统计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