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携手抗疫\一体防控传染病 一码畅行大湾区

2020-05-26 04:24: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近年不少北上就业的港人选择在广东退休养老\资料图片

【编者按】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刚迈入第二年,即要面对一张複杂的考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大湾区需要怎样的联防联控机制?在複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下,大湾区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疫后“新基建”的风口中,大湾区企业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大公报今起推出《湾区新动力》系列专题,採访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从医疗、教育和经济三个领域分析解构湾区未来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11城之间有行政边界之分,然而,病毒的传播却是不分边界的。在新冠肺炎疫情衝击下,如何加强大湾区内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今年的疫情敲响了警鐘,三地需进一步加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互通预警机制。有代表委员建议,有必要建立湾区11城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传染病实时监测平台,及时掌握传染病变化趋势,协商建立互认“健康码”,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疾病评估预警。\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大湾区各成员城市加强新发再发传染病的防控,在信息通报、病例转运、隔离救治、人员追踪、实验室检测、感染控制以及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张嘉极今年带来了“关於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传染性疾病一体化防控体系”的提案。

  张嘉极引用一组数据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常住人口超过6900万。“有必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建立区域性传染病医疗研究中心和大湾区传染病实时监测平台。”他还提议,扩大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规模,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各成员城市列席会议,加强三地新发再发传染病的防控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协商新型“健康码”互认

  “这次疫情表明,公共卫生安全正呈现区域化的态势。公共卫生安全防治也应该纳入区域合作框架之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尽快实现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共享。

  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数字化防疫措施。疫情期间,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市民,仅需要亮出“健康码”,便可以畅行大湾区。然而,香港的健康码、健康证明、检测结果互认机制和内地仍未完全打通。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意得集团主席高佩璇告诉记者,在疫情逐渐受控后,大湾区可协商建立互认新型“健康码”。她指,广东省1.15亿常住人口中,只有确诊患者1500多人,比例不算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疫情阻碍了人流。“当疫情过后,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思考,如何面对未来公共卫生风险,建立一个一体化防止传染病体系,并设计一个常态化的口岸防疫并畅通的制度。”

  湾区健康数据加快共享

  记者了解到,广东近期也开始部署一系列行动,包括推动大湾区内卫生健康数据交换共享,成立粤港澳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合办医院等项目加快落地。广东卫健委近日陆续在对广东省政协委员的回函中,透露了广东正加快打通湾区内健康数据交换共享。广东省卫健委表示,将继续强化粤港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每年定期召开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

  对於粤港澳三地“健康码”互认的提议,广东省卫健委也作了解释,称积极探索粤港澳健康码互认、医学隔离互认等措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