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星间链路”破隔阂 “混合组星”减干扰

2020-08-01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中国航天人最早对卫星导航系统摸索,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立项的“灯塔计劃”。80年代开始,中国卫星导航“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被确定下来,“三步走”的北斗之路由此铺开。与美、俄和欧盟选择以“一步建全球”方式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中国起步晚、底子薄,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先解决有无,切实做到“把每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

  相互测距 保持队形

  “星间链路”,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另一大特色。中国的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北斗三号研製团队採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虽然在地球两面的卫星“看不见”彼此,仍能透过星间链路联繫。

  星间链路技术不仅实现了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可以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星间链路技术的应用中,设计了全新的网络协议、管理策略和路由策略,解决了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

  此外,北斗还採用了独树一帜的“混合式”星座,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幹,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北斗系统高级顾问李祖洪说,这种“混搭”组合可以用最少卫星数量实现最好覆盖效果,已获得国际认可。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该系统在亚太地区能有效抵制城市和森林等遮蔽环境造成的信号干扰。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