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疫情后“有限全球化” 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2020-10-22 10:25:53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 尽快掌握“卡脖子”核心技术,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图为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展示的太阳能无人机。 资料图片

郑永年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进入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攻关期,如何加快形成国内高端产业链布局,尽快掌握“卡脖子”核心技术,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他认为,疫后将进入“有限全球化”阶段,从客观上倒逼“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这也是新的战略机遇期危中寻机的题中之义。

郑永年认为,尽管中国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什么都能生产,而且生产量很大,但长期以来产业链偏低端,附加值低,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地缘政治一旦发生变动,就会受制于人。他提醒,从现在开始,要加快形成国内高端产业链布局,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对外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依赖,真正拿出更多整装的“中国制造”产品。

外部压力比内部压力更有效

郑永年认为,一个产品99%国产化,但1%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的手里,你还是不行,“汽车工业发展那么多年,原创性的东西有多少?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是别人的,航天领域的很多芯片也是别人的,这些东西中国是会做的,但是没有压力就做不出来。所以,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比内部的压力更有效”。

他指出,这次新冠疫情将深刻影响地缘政治。全球化不会停止,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超级全球化”渐近尾声,进入“有限全球化”阶段,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布局。目前有的国家已经开始把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或者分散风险,尽量把产业链放在不同国家。从短期看,“有限的全球化”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中国将从“有限的全球化”中获益:一方面,西方产业不可能全部撤离;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而且国内市场广阔,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占领西方企业留下的产业链空间,还可以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