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北京观察/中国经济的成色与底色\马浩亮

2021-04-17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经济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GDP同比增长18.3%,增速创数十年新高。当然,这绝非注水的“数字幻觉”。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期对经济的严重衝击,今年统计局的各种数据同时与2019年进行比较,以便更真切反映经济发展质量。一季度相比2019年增长10.3%,而两年平均增幅为5.0%,仍相当可观。

  进一步延长时间轴来审视,相比2018年一季度6.8%及2019年一季度6.4%的增幅,5%仍偏低。这说明中国经济仍处於恢复性增长。但同时需看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主动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摒弃“速度崇拜”执念与“规模主义”传统路径,降速、提质、增效,5%实际已回归稳健增长区间,为完成全年6%的预设目标开了个好头。

  细化来看,更可显示5.0%增速的成色十足。一季度出口增长强劲,外需改善明显,贸易顺差扩大近7倍。消费复甦超预期,消费市场规模扩充与消费升级同步推进,兼顾数量与质量,拉动作用明显。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持续下降。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增长4.5%。

  特别是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技术製造业两年平均增长12.3%,大幅超出GDP增速,这是经济提质增效的直观体现。真正做到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势大力沉,根深叶茂,显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及广阔市场、迴旋余地优势。

  相对还存在短板的是製造业投资,虽然同比增长29.8%,但两年仍平均下降2.0%,尚未恢复正增长。但随着“十四五”一系列重大投资的落地实施,补齐这一短板拥有充分预期。

  从中可进一步看出中国经济的厚实底色。构建基於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推进数万亿规模的5G、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优化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乡村产业生态和人居品质、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都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去年中国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一百万亿。在逆全球化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下,国际经济格局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深层次的洗牌。从一季度数据看,中国经济有望开启新一轮较高增长,且对全球经济发挥更大的牵引作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