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习近平:中国碳中和用时远短于发达国

2021-04-23 04:24:38大公报 作者:张宝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新华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六个坚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他并表示,去年,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严控煤电 “十五五”逐步减少

  “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说,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生态文明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表示,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携手合作 重信守诺

  习近平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夥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提六“坚持”应对气候变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

  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系统治理

  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多边主义

  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中方欢迎美重返多边气候治理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多边气候治理进程,中美刚刚共同发布了《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方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专家解读 | 政策稳定连贯 利好全球合作

  图:2015年4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中国比亚迪公司向洛杉矶大都会运输署移交K9电动大巴。\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对此,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22日对大公报说,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个别国家经常会在譬如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左右摇摆、朝令夕改。习主席的呼吁切中要害,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这些国家只有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才能大家携手,共同实现世界环境向好的目标。

  有分析认为,气候问题是中美最容易达成合作的领域。对此,周永生表示,中美应充分利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而扩大全面合作,以此为契机温暖两国关系。而不是煽动逆流,不断破坏两国关系。周永生说,如果中美能够借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机会,促成中美关系的全面恢复与发展,那将对两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不应成为地缘政治筹码”

  据澎湃新闻报道:22日晚,中国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有关情况。马朝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

  马朝旭表示,此次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再次彰显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马朝旭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和现实威胁。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经济复苏,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共同关心的、也是必须回答的突出问题和时代之问。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朝旭回应现场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从来不搞地缘政治,更没有兴趣打什麽“气候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未来,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中国实际上历来主张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以实际行动来推进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马朝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藉口。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该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愿同美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加强气候变化合作,希望双方在气候变化上的合作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攻关气象科技“卡脖子”

  图: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河北邢台市东牛角小学,教师为学生讲解地球结构知识。\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印发的《中国气象局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方案》提出,2021年将完成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改革任务。未来五年将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数值模式、综合观测、预报预测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据介绍,重大天气气候机理研究、下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第二代再分析系统、气象观测装备技术、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气象融合应用、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等是解决气象科技“卡脖子”问题的攻关重点。

  为强化攻关力量,方案提出,今后将着力解决研发队伍体量小、领军人才不足、研发机构分散重复和整体创新效能不高等问题。通过优化科研院所、业务单位研发布局,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试点重组一批研究机构,突出战略核心科技力量。同时健全科技评价和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引导科技成果在业务服务中转化应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