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母亲营救跌落于香港新界观音山的美国飞行员克尔,后来战士们就是把他送到这里来养伤的。”在位于深圳大鹏新区土洋社区的东纵大队司令部旧址,原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入香港武工队队长江水之子江山带着记者参观东纵遗迹,并讲述他父母的这段抗战史。虽然东纵历史已越来越久远,但江山在工作中仍然践行“东纵精神”。他指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东纵精神’必须代代相传,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多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学到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公报记者 黄仰鹏、郭若溪深圳报道
1952年出生的江山忆述,虽然父亲江水和母亲李兆华都是东纵老战士,但他们在家里很少谈东纵事迹,讲得更多的是古代爱国人士的故事。很多父母的抗战事迹,都是后来从身边的叔叔、阿姨口中得知。江山说,虽然父母以前工作都十分繁忙,但每次回到家,总是很慈爱,对下一代充满了关怀,从未打骂过子女。
父亲营救茅盾等文化精英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突袭入侵香港,大批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抗日进步文化人士被困香港。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游击总队挑选骨干组成多支精悍的小分队。在一次行动中,担任短枪队中队长的江水带领队员与廖承志、乔冠华、连贯等人在九龙刘庆记纺纱厂门口会合,双方通过暗号接头后,假装出城拜神还愿的香客,顺利混出了九龙城。
入夜之后,江水领着众人趟过近千米长的雷区,长途跋涉百馀里,最终将他们安全送达。此后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江水照着这种方法,共营救出茅盾夫妇、何香凝、柳亚子、梁漱溟等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进步学生1000多人。最让人欣慰和感动的是,此次大营救无一被捕,无一牺牲。
李兆华是马来西亚华侨。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4岁的她便投入南洋华侨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对比国民党部队与共产党部队后,李兆华明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才是最好的部队,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于是毅然决定留在东江游击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来在港九独立大队里当民运干事。
江山说,1944年2月11日、他母亲生日那天,美国“飞虎队员”克尔中尉等人驾驶20架战机突袭日军占领的启德机场,不料在香港上空遭遇日军拦截,克尔的战机不幸被击中,被迫弃机跳伞。“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李石路过观音山看到克尔,知道他是盟军后,就将他带到附近一个山坳藏起来,并将情况告诉了我的母亲。母亲得知消息后,迅速带领群众骨干把飞行员转移到吊草岩山坳。”
躲避日军搜捕 匿藏坟墓
克尔座机被击落后,日军出动了海、陆、空三军一千多人对沙田区、西贡区进行大搜捕。“当时日军已经封锁各个主要交通要道,我母亲为克尔准备了干粮,用草药包扎伤口,住过山洞、山沟,甚至客家人的坟墓(形如矮小屋寮)。”江山说,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母亲终于与短枪队队长刘黑仔接上了头,辗转护送克尔穿过敌人封锁线,从香港来到深圳坪山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养伤。38天后,已经痊愈的克尔起程返回广西桂林美军航空基地,重新加入对日战斗。
江山常常跟女儿讲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故事,并教导女儿要多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学到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曾经参加过保家卫国和解放战争的东纵战士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的青春和热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江山说,东纵的精神值得下一代人传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