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寻源/探索失落文明印记

2021-10-18 04:27: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李济在殷墟发掘时,在地层中发现一块仰韶陶片,非常激动。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正式开始发掘。历时36天,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等珍贵遗物。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仰韶文化”由此被发现并命名。

  然而,由于当时华北地区没有发现比新石器晚期时代更早的遗址,而在此之前,欧洲、中亚均有彩陶出现,安特生进一步推断,中华远古文化是在欧洲和西亚文化影响下产生的,进而提出了“中华文化西来说”──中华文化是西方“新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融合的产物。

  安特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论述,既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新兴学科的探索热情,又唤起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的隐隐阵痛。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言:“说起来中国的学者应该感觉万分的惭愧,这些与中国古史有如此重要关系的材料,大半是外国人努力搜寻出来的……这些情形,至少我们希望,不会继续很久。”

  以李济为代表的中国考古人很快就行动起来。1926年初,留美归国的人类学博士李济顶着寒风,带队前往山西夏县西阴村。他希望找到更多证据,阐明彩陶的来源和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西阴村的发掘,再次扩大了已发现的仰韶文化范围,也是中国人主持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李济在掌握西阴村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坚定了对“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谨慎怀疑:“考较现在我们所有的材料,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发源于西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