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华南国家植物园11日在广州揭牌,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图为该植物园的景观温室群全景。\受访者供图
华南国家植物园11日在广州揭牌,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与今年4月揭牌、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新格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实现物种保育逾2万种。该植物园长期与香港特区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曾承担“香港标本馆馆藏标本审定”工作;而合编的《香港植物誌》英文版,是香港特区成立后首部植物誌,收录近3000种植物,成为香港植物研究的里程碑。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任海透露,园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将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95%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打造湾区科普教育平台
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同时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国际一流的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区,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表示,广东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新契机,将在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普与自然教育的高水平平台。
合编《香港植物志》英文版
该植物园长期与港澳台地区合作,1980年以来便与香港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广泛合作。1987年华南植物园与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缔结为姐妹园,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与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长期开展合作研究,承担了“香港标本馆馆藏标本审定”工作;完成并出版了包括120多种香港珍稀濒危植物的《香港珍稀濒危植物》一书。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首部植物誌,《香港植物誌》英文版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携手香港特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完成,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亦参与编写,香港近3000种有纪录的原生及引进植物均收录其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专家称,《香港植物誌》是香港植物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能为香港及华南地区有关植物各方面,如自然保育、中医药学和园林景观设计等研究提供帮助。
近年华南植物园进一步推进与港澳方面交流合作。其中,该植物园植物中心加强与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合作,揭示水玉簪属植物与真菌伴侣互作模式。同时,先后举办“第二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暨嘉年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高端论坛”等活动。其间,围绕大湾区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探讨推进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华南国家植物园Q&A
为何在广州设立?
广州兼备多种地形地貌,拥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球34个生物热点地区之一。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是大湾区发展引擎之一。广州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是“岭南园林”的发祥地。
为何选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综合排名全国前列,其植物学、生态学、农学的学科排名在全球前1%。2019年国际评估认为,华南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居世界前列。珠三角75%的乡土园林绿化植物源自华南植物园。
与北京国家植物园有何不同?
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智慧植物园,完善教育课程;建设体现岭南园林特色展示片区。
北京国家植物园: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代表植物及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植物标本500万份,重点建设迁地保护研究中心、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和五洲温室群。
抗战期间 珍贵标本移港保护
图: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龙洞琪林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水松、落羽杉依水而生,美轮美奂。\受访者供图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2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保护机构之一。该研究所与香港的渊源甚深。抗日战争期间,就在香港九龙设有办事处,1938年曾将重要植物标本、图书、仪器分批运至香港保存,并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植物园创建人生于香港
在植物园的雕像径上,陈焕镛的雕像屹立其中。他是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和分类学家,1890年出生于香港,1971年病逝于广州,毕生在华南大地上“耕耘”,开创了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新一页,特别是为植物分类学作出奠基式贡献。在植物园科研区一隅,仍保留着他住过的一幢小红楼,附近还有一条小路被命名为“焕镛路”。
陈焕镛一生采集标本达12334号,发表了600多个植物新种与新组合、11个植物新属。植物园内全球保存木兰科植物数量最丰富的木兰园中,大叶木兰、绢毛木兰、石碌含笑等多种木兰科植物新种,都经他定名发表。
陈焕镛致力于植物科学研究工作,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建起标本园,至抗日战争开始时,该标本园已具一定规模,可惜“在广州沦陷时为日军所毁”。1938年春,他又出钱出力,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的一批重要标本、图书、仪器运至香港保存。到1942年4月底,这批存港标本运回广州,安置在岭南大学。
游览攻略
票价(单位:人民币)
套票(园区票+温室票):50元;半票25元(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学生、老人半票)。
园区门票:20元;半票10元。
温室门票:50元;半票25元。
免 票:符合条件的儿童、老人、军人及残疾人等。
开放时间:7:30-17:30(全年开放)
购票平台
网上购票:可在美团搜索“华南国家植物园”,输入姓名和手机号,凭二维码入园;
现场购票:港澳居民凭回乡证、港澳居民居住证等证件均可购票。
园区地址:广州市天源路1190号(自驾车导航:华南国家植物园正门/北门)
公共交通:搭乘广州巴士从“植物园正门”站下车;广州地铁6号线“植物园”站下车,A出口西行370米到达园区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