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铜胎鎏金透明珐瑯花篮座锺。
如果香港故宫的国宝会说话,大概有部分展品会告诉观众:“我哋识讲广东话㗎!”200多年前,它们从广东出发,作为贡品被送往京城,或在清宫造办处由广东工匠制作,时隔两个多世纪后,它们终于又南下“回家”。
对于广州市民而言,香港故宫展品中最熟悉的,一定是錾胎珐瑯“太平有象”。2019年,这对大象回到了广州镇海楼。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说,之所以用“回”这个字,是因为这对大象于1776年由广东巡抚李侍尧进贡进京──高达1.5米的一对大象驮着一个宝瓶,寓意国家太平,人民富足平安。
曾玲玲告诉记者,像“太平有象”这样有湾区“血统”、北上再南下的国宝还有很多。上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调拨一批文物入藏广州博物馆,包括广锺、陶瓷、牙雕、珐瑯器、丝织品等。而在广东省博物馆,同样有一座来自故宫的铜胎鎏金透明珐瑯花篮座锺,它背面有一个小玻璃门,打开以后就能看到铜胎上篆刻着“Canton”和“Leong Kan”字样。“Leong Kan”可能是商铺的名称或制造者的姓名,两个英文名字一起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讯,那就是这个锺来自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