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 习近平外交思想 推动人类发展进步潮流

2022-09-30 04:24: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这是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同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新华社

  新华社29日发表题为《命运与共行大道─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这是遍布五洲四海的中国朋友圈。4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69国,接待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以电话、信函、视频等方式广泛开展“云外交”,元首外交把舵领航,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先后同9个国家建交、复交,建交国升至181个。

  一 使命.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庄严宣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幕开启。国际观察家敏锐发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蓝图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这是遍布五洲四海的中国朋友圈。4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69国,接待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以电话、信函、视频等方式广泛开展“云外交”,元首外交把舵领航,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先后同9个国家建交、复交,建交国升至181个。

  这是回应时代之问的中国担当。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重要出兵国、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始终站在国际抗疫合作的“第一方阵”……在中国身上,世界看到了“大国的样子”。

  这是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新时代,这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英国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感慨,国际舞台在向东方倾斜,历史马车正向东方驶去。

  二 结伴.新道路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首场外交演讲。“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道路”“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以3个简洁凝练的表达为国际社会理解新时代中国外交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苦难的东方古国,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新路,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013年初春,五大洲10国领导人几乎同一时间来华访问,习近平同老友新朋一一会谈会见,短短数日,中国实现了同其中4国伙伴关系的新提升。2019年仲夏,习近平4次出访,奔波5国6城,出席近90场活动,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的新纪录。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至暗时刻,习近平密集开展“电话外交”,同各国领导人就抗疫合作进行沟通协调,繁忙时连续三日7次通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习近平飞赴中亚,3天2夜,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迈出新步伐,引领中国同有关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

  三 和合.新风范

  2015年深秋,习近平刚刚结束对英国的“超级国事访问”,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就接踵访华,“中欧外交季”高潮迭起。2017年3月,中国两会甫一落幕,四大洲7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密集来华访问,“春季外交”的热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开幕式,疫情寒冬下的“冬奥外交”为世界带来了春的讯息。自天南海北,一个个大型代表团飞抵北京机场;在世界各地,一项项高规格礼遇迎接中国贵宾。

  世界好奇:中国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将这样多的伙伴聚拢在身旁?是相互尊重的精神。“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不辞辛劳,坚持同40位与会外方领导人及主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中的每一位举行正式会谈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感慨:“虽然我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但我们感受到了尊重。”

  是合作共赢的事业。“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考察海外中国企业,习近平讲起“戒欺”的故事:“胡雪巖在他的胡庆馀堂,当年挂着两个字‘戒欺’。要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不搞一锤子买卖,丁是丁、卯是卯,一件是一件。”访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习近平鼓励比港员工:“我相信比雷埃夫斯港的前景不可限量,合作成果一定会不断惠及两国及地区人民。”

  是聚同化异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积极寻求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2016年10月,中菲关系全面转圜,习近平对时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我们坚持友好对话协商,可以就一切问题坦诚交换意见,把分歧管控好,把合作谈起来,一时难以谈拢的可以暂时搁置。”

  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中国气度、中国风范为21世纪的国际关系带来了新气象。

  四 变革.新格局

  2016年9月,G20峰会第一次来到中国。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诸多“首次”,在G20发展史上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15年10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归来的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不同于“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的新选择。

  既有战略判断,也有哲学思辨。为什么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强调“大势”与“共识”:“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怎样“变”,“变”向何方?习近平指明路径和方向:“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川流不息,改变着世界的发展面貌与合作格局。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其中,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凸显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五 担当.新方案

  在风险挑战的意义上,“环球同此凉热”正成为真切的现实。逆全球化、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战乱冲突、粮食危机纷至遝来,百年变局的挑战性不断显现。

  “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人类发展何去何从的关键当口,中国高举起团结合作的大旗,展现出勇毅笃行的气魄,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应对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清晰记得2017年开年那场给世界“带来了阳光”的演讲。逆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中国发出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最强音。2022年年初,习近平再次登上达沃斯世经论坛讲台,施瓦布“云端”聆听后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让全世界再次清晰地听到了中国对推动全球合作作出的承诺。”主动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拉美国家新冠疫苗订单屡被西方公司“爽约”之时,一架架“中国疫苗航班”飞越大洋,写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故事。“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在朝核、伊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上,国际社会见证了秉持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原则积极参与解决的中国担当……

  六 超越.新愿景

  在世界发展新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元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擘划了新的愿景。这份中国方略,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继承了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彰显出国际主义的崇高追求。它超越一国一域的狭隘视角、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窠臼,超越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以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看待“自我”与“他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里,“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继续擘划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新蓝图,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和平发展新动力。中国与世界,站在命运与共的新起点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