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喜迎二十大·新时代笑脸 | 港青笑迎商机 VR蓝海乘风破浪

2022-10-12 04:25: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回民小学学生在“流动科技馆”体验VR眼镜。\新华社

  广州市载道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港青杨腾(圆图)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将近10年,对比10年前,他自言最大的变化是“肥咗”—因与大湾区创业路上认识的一班好友经常饭桌上交流,不知不觉身形“膨胀”。10年来,杨腾的VR业务规模也一起“膨胀”,驻点遍布香港、广州、中山,业务规模已超过三千万元(人民币,下同)。杨腾感叹,公司技术迭代发展,离不开大湾区科技行业的创新氛围,同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让他受益匪浅。“从整个行业而非单个企业的角度去看问题,是我在大湾区创业后学习到的新思维。”\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

  理工背景出身的杨腾一向对新科技感兴趣。“说起第一次创业的契机。2014年末Google刚推出CardBoard-VR纸盒,我体验后被震惊到,觉得VR是人机交互的未来方向。”留意到同时期内地VR市场仍是“蓝海”后,杨腾综合考虑了技术和市场,拉着行李北上广州,认定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将VR技术带到内地。

  “VR能让人身临其境,只要设备和精心制作的内容配合,就能让人体验在时空和历史中穿越的魔力。”杨腾想,观众以后欣赏艺术展、文物展,不仅可以隔着玻璃橱柜观看,还可以戴上VR设备享受“看得见、摸不着”的新奇体验。带着这种浪漫的怀想,杨腾在内地开始将VR场景应用到展览馆。

  “不知不觉,我们大大小小已经做过近120个展馆。”杨腾笑说,公司技术迭代发展,离不开大湾区科技行业的创新氛围。在这些年,大湾区已经诞生了不少前沿的科技企业,基础科研实力也在不断增强,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0家香港、澳门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科研氛围浓 掌握业内最新动态

  杨腾记得,初时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VR行业仍然较少人认识。如今,大湾区虚拟现实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352亿元,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

  “对于香港科创者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叠buff’(游戏用语,指触发多个加成效果)。”杨腾说,他公司的项目获得过香港专项资金,项目来到内地落地时,大湾区内地城市都会按香港资助条件开出同样的奖金支持。“相当于项目在香港一次认证,就可以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同步获得认证,起步资金变双倍。”杨腾所创办的公司也享受到多项政策支持。“我们在内地获得了如‘小巨人’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扶持奖金近200万。”

  作为VR业内领先的科创企业,杨腾和团队一直在琢磨如何提升技术,让VR展览更有沉浸感,沉浸感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将各个系统之间的时间误差降到最低。“我们的技术优势就在于可以将时间误差控制在几微秒内。荧幕、VR眼镜、灯光,OLED电视不同载体的联动,中间的延时观众几乎是察觉不出来。”杨腾说,他们技术的进步与大湾区科技行业的迅猛发展分不开。“我们平时也可以在大湾区与业内的科研人员聊天,交流最新的发展动态,这往往会给我们技术开发的灵感。”

  同行合作多 “推着一件事往前走”

  “VR领域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从产业的角度去思考,答案也许是元宇宙。”杨腾告诉记者:“元宇宙不会是单个市场,是需将很多技术融合在一起去做的一件事,这个空间是很大的。”他认为,元宇宙是一个集成式的行业。在元宇宙,区块链、VR、AR、虚拟云等技术都有用武之地。“这个市场需要彼此的配合,大湾区同行很多,目前大湾区也形成了元宇宙技术相关的圈子,气氛很热烈。”他说,在大湾区办科技企业,视野很开阔,同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让他对整个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所有人都在推着一件事往前走,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杨腾认为,“9+2”大湾区城市群整个科创氛围,会让创业者拥有湾区视野去布局事业。“我们团队演算法开发在广州、软体内容生产在中山、运营在深圳,品牌推广和海外市场就交给香港,彼此互相成就,出来的效果非常惊喜。以前我会说自己是香港人,现在我会讲自己是湾区人。”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