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于和伟: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对我的锻炼

2022-11-24 10:59:12大公网 作者:张昕怡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1岁的于和伟好像越来越红了。今年的飞天奖上,他参演的4部作品上榜;参加网络综艺节目,表现出圈;几十秒的鬼畜视频被顶上热搜。于和伟也清楚的知道,能让演员安身立命的,只有好的作品。

  作为互联网上人气颇高的演员,于和伟受邀出席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疫情下的数字社会”论坛,分享对数字化的看法。在接受大公网专访时,于和伟谈到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而他也开始乐意尝试不同的艺术表达,认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对我的锻炼。”

  好的坏的都是反馈

  在于和伟看来,数字技术对影视行业的改变有两方面:一是拍摄技术的数字化,能够实现更多可能。“电影尤其是大荧幕,需要一些奇观性”,数字影像合成技术出现之前需要演员或替身演员去拼命;二是传播方面,大数据技术帮助更好的了解受众,影视既是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商品,大数据对精准投放越来越重要。

  “现在影视剧里面跟观众的互动,也通过数字技术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于和伟曾认为“看剧干嘛开弹幕”,现在他觉得弹幕的即时性,可以更好反馈观众的想法,“(弹幕评论)不管是好的坏的,我觉得都是对我们的反馈。从而我会觉得,好的地方怎样可以更好、更完美,欠缺的地方我怎样去补足。”

  多元表达专业观点

  于和伟的走红,更难得的是他打破了观众的代际,成为近年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演员。移动互联网让观众了解演员的途径更多了,于和伟一开始也不确定自己在新媒体上的表现是怎样的,“甚至我是紧张的”。

  “以前我拍电视剧,觉得我只适合拍电视剧;后来去拍电影,觉得我只适合在大荧幕。”从话剧到影视剧、电影再到新媒体、综艺,于和伟把这些经历都当成对自己的一些锻炼、一种认证。他被网络“生动的、生活的、自然的、亲近的(真实感)”所打动,尝试去做发现也能被大家接受。

  “综艺也是演员想表达、输出观点的一个平台。而不是说我去消费我的生活状态。我只是说通过这样一个综艺节目,去输出有关于我热爱的这个专业的观点。”于和伟变得越来越松弛,不同的艺术形式,也不再成为他的束缚。

  把劲儿使在专业上

  与这个行业“出名要趁早”的共识相悖的是,于和伟是大器晚成。当年话剧团幕布后那个坐冷板凳的小演员,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越来越沉得住气。张艺谋曾评价他:“在中国,这样的演员,可以正,也可以邪的不多,这个你要感谢你的父母,给你这样的面孔,你还要感谢你的经历,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在脸上。”

  于和伟坦言,不管是疫情也好,还是之前也好,年轻人都挺难的。起步阶段的年轻演员要有一个让别人认识的过程,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快,但是正常的、一般人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他的建议是“要努力成为别人需要的人才,先不要着急成功,先要想成材。我觉得自己想要成为人才,可能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不着急才能让自己踏实下来,不想着哪一天会成功,去真正地学习、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于和伟的观察里,这些人被人发现的速度反而是快的。“我曾经就是想过,我不会再去想成功。我只想着我的热爱,我只想着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再说。(后来)我发现,当我开始往这方面使劲的时候,其实很快。在一部戏里面的一个小角色,或者一部电影里面的几个镜头,其实观众就可以记住你。”

  虽然从没去过香港,但于和伟一直期待能与香港团队合作。“真的希望有机会合作。像王家卫导演、徐克、吴宇森,刘伟强、陈可辛、杜琪峰,麦兆辉……说不完,我感觉都说不完……”于和伟说,“(香港影视)曾经那样繁荣,我觉得现在也在积蓄力量。我也相信,一定会再涌现更多的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