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专家:扩内需促消费 提高居民收入

2022-12-21 04:25:59大公报 作者:海岩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宁夏银川,市民在跨境零售体验店内购物。\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最新擘画,“扩内需”重要性进一步突显。会议公报表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而“纲举目张”的五项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专家表示,下一步扩大内需在于促进消费,才能激活经济内生动力。提振消费必须依靠改革,政策最终落脚点要提高居民收入。稳消费,主要稳市场主体,稳住一家小商小贩,就稳住几家人的生计。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向大公报说,当前扩大内需和外需转弱没有直接关系,是中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大国发展的性质决定的,大国都是主要靠扩大内需来支撑。“我们不能再和过去四十年发展模式一样,用参与国际循环的方式发展国内经济,靠出口和招商引资发展自己。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来增加对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扩大对外投资给其他国家资本,形成共享发展的发展模式。”扩大内需主要是从扩大消费和投资两个渠道实现,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反复提及“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首先要让老百姓有钱

  “过去的发展模式靠扩大投资,新创造的蛋糕舍不得更多用于消费,然后用资本积累,资本形成的方式,创造更大的新蛋糕。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就是把新创造的蛋糕要更多分给老百姓,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张燕生说,因此明年及以后扩大内需战略就是消费要成为三驾马车中的“头车”,把促消费的文章做好了,经济就有需求,有动力。不过,明年消费还是会比较困难,消费拉动经济的力量还是较弱,明年应出台有针对性的稳消费举措,出台一些推动改革的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政策。

  在张燕生看来,稳消费,目前主要措施是稳市场主体,稳住一家小商小贩,就稳住几家人的生计。但是,“仅仅靠供给侧稳消费是稳不住的。扩大消费,首先要让老百姓有钱,现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是44%,和美国的83%、印度的77%相比,占比还是太低。”在张燕生看来,要想消费长期向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以及中等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三个指标的提升是关键。

  “从短期看,目前有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有优化空间,比如房地产市场等,公报中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有一些消费则受限于供给能力,在改善供给后,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除此之外,张燕生认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于消费的提振有直接的提振作用,在“扩内需”的政策目标下,2023年教育、医疗等有需求但未被满足的一些领域,有可能迎来政策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表示,“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专家倡发放消费券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明年可能会有一些支持消费的措施出台,比如发放“消费券”、“旅游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强调支持住房改善。

  扩内需难点和发力点

  难点

  •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

  •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发力点

  促消费

  提升传统消费

  •重心在衣食住行

  发展服务消费

  •文化旅游、育儿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文体等领域提供高质新型服务

  培育新型消费

  •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模式发展,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

  •积极发展低碳消费市场,培育绿色消费行为

  扩投资

  制造业投资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核心抓手

  传统基建投资

  •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传统投资建设

  新基建投资

  •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学装置、超级科学工程、稀缺验证平台等

  加大制造业投资 布局新基建

  图:在重庆某公司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内,工作人员将智能运输线上分发的货物放到自动导航车上。\新华社

  扩内需离不开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罗志恒指出,扩投资有三大重点,首先是加大力度制造业投资,其次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第三是系统布局新基建。“2022年政府已经开始将大量资源向制造业和基建领域倾斜,包括天量政府债、结构性金融工具等。未来,投资依然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围绕制造强国和新型基建大国展开,数字产业、新型电网等新基建是核心发力点。”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水利、物流、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覆盖,基建在存量优化升级、增量短板补齐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表示,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张燕生看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家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关键要以稳定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为着力点。明年最关键是要采取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营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将改革开放措施落到实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海量的民间资本一定会再次活跃起来。

  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图:福建一企业工作人员在税务局办理涉税业务。\新华社

  “提振消费必须依靠改革,短期刺激作用有限。短期刺激透支后期消费,不能根本上解决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问题。”罗志恒认为,未来“十四五”几年将是促进消费的改革窗口期,扩大并提振居民消费,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两方面入手,以改革为抓手,真正做实“内需”,促进“双循环”。

  通过税制改革来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罗志恒建议说,可以通过完善税制、加大政府对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农村土地和住宅的市场化流转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如,个税要对各类收入的税率做到一视同仁,真正发挥个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产品纳入消费税税目并提高税率,同时对于已成为大众消费品的部分产品不再征收消费税。

  罗志恒还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保的比重,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减少预防性储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稳定农民工预期,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此外,从供给端发力,提升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大量的海外购物和奢侈品消费回流本土市场,满足中高收入者的需求,同时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另外,放宽旅游、文化、医疗、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民营及外资机构参与竞争。

  新能源市场广阔 外企增生产线

图:观众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新能源汽车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消费,相关领域消费升级给市场带来投资机遇。

  广发証券专家指出,以小家电市场为例,2021年中国小家电市场零售额达271亿美元,同比增加12.9%。发达国家人均小家电消费额是中国的4-6倍,中国小家电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法国人韦伯尔自2006年起在位于烟台的爱尔泰电动机械公司任职总经理,这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汽车和家用电器零部件。

  近期韦伯尔正在计划增扩生产线。“去年中国的汽车企业生产旺盛,我们预计仍有扩大产能的空间。”韦伯尔告诉大公报,他们生产的精密自动化零部件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供应中国本地企业,过去两三年疫情中但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现在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未来可望订单进一步增长。

  韦伯尔还告诉大公报,当地政府对企业支持力度较大,三年前就批下了一块工业用地,并帮助推进审核流程,新生产线在办理建筑执照、安全许可证、消防许可证等事情上,也都进展很顺利。但过去三年,也面临人员交流等障碍,希望随着防疫政策变化,明年得到改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