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多款国产船舶模型亮相26日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大公报记者方俊明摄
【大公报讯】记者方俊明广州报道:在7月26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上,同期举办“2023第四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粤港学会船舶技术交流会等活动,粤港业界还聚焦船舶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先进设计理念及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推进船舶智能技术应用,助力粤港航运数字化转型发展。
港绿色金融 助航运企转型
数据显示,目前香港有大约900家与航运相关的公司提供多元化的海事服务;由香港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拥有及管理的商船船队,以总载重量计,占全球总量的10%,是全球第四大的船舶注册处。在海事保险方面,国际保赔协会集团13家成员中,有12家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广东修造船产业发展,加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将为香港发挥海运服务功能提供广阔市场,粤港业界可加强两地航运科技与船舶新技术的交流合作。
同时,世界能源消费加快向低碳化转型,航运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粤港澳大湾区可提供从船舶建造到燃料供应的完备服务,可制造的船舶类型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传统海运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电动客船、智能化船等新型船舶,可供应低碳或零碳海运所需替代能源。而香港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及贷款融资总额居亚洲前列,可进一步助力大湾区航运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