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 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2024-03-04 04:02:51大公报 作者:马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3日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大公报记者提问时细数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数据,称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并指出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

  据此前报道,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与意大利、加拿大处于同一梯队。

  刘结一首先列举了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

  成为全球最具前景增长极之一

  刘结一续称,春节是港澳居民赴内地旅游、探亲访友的“黄金期”。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港澳居民到内地更为便利,一家人驾车“北上”逛花市、办年货、吃团年饭、走亲访友,感受浓浓年味和“烟火气”。内地旅客可以赴港澳体验烟花汇演、花车巡游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据香港旅游促进会公布的数据,农历新年期间香港整体酒店入住率超过八成。在大湾区,春节醒狮深受人们喜爱,今年春节,香港、澳门的舞狮队来到珠海,和珠海舞狮队共舞一只“湾区雄狮”。在年俗文化的传承中,大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大湾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增进。

  “一位今年春节从香港到广州、深圳处理公务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用‘一日千里’形容大湾区的发展,非常贴切。”刘结一介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有230多位来自港澳。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效快捷的通关措施让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大大便利了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工作和生活。

  刘结一指出,建设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五年前的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五年来,大湾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提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如今,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委员建言献策 加快市场一体化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始终关心香港、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心系大湾区,通过多种形式围绕大湾区建设协商议政。一年来,委员们就加快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等各个方面为高水平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在广东多地调研,重点考察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促进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全国政协还将围绕“发挥港澳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调研,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民生互惠“心相融”。全国政协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列入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开展民主监督的五年计划,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组织视察团、调研组开展视察监督、会议监督等,形成民主监督报告,推动纲要落实。最后,刘结一邀请中外记者在大会期间与来自港澳的委员多交流,了解港澳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故事,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

  活力充沛 增长强劲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5年来增长2万亿元人民币,2022年GDP达全国11%,超过韩国、澳洲2022年的GDP,为新加坡的4倍。若与各国对比,已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10位,与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档次。

  大湾区大机遇 香港新飞跃

  “一小时生活圈”

  2023年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境客车超268万辆次,其中港澳单牌车近140万辆次,占比超过50%。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2023年载客人次超过1700万人次,已超越2019年全年乘客量。现时西九龙站一共连接内地约70个站点。

  金融互通跨境理财

  从2021年启动实施“跨境理财通”,再到近期落地的“跨境理财通2.0”。目前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个人投资者达6.92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128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银跨境理财通整体客户数较上年年底上升超8成。

  人才共享推动科研

  特区政府在2022年年底推出新的“高才通计划”,至今收到超过24万宗申请,超过一半是内地人才及专才。

  粤港两地早在2004年推出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广东省在2019年开放多个重大科技专项,至今已经批出4.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过境。

  通关便利双向奔赴

  2023年深港口岸累计保障超1.6亿人次出入境,日均超40万人次,最高峰突破80万人次。

  2023年约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内地,其中4000万人次通过深港口岸通关,港澳居民对大湾区认同感进一步提升。

  宜居宜业服务融通

  目前,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发展,超8万名港澳学生在广东中小学就读;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34.65万人次。

  截至2024年1月8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56个,惠及4500余名患者。

  两会议事厅

  数据跨境

  利港拓财管业务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

  希望大湾区探索更高水平金融互联互通,建议搭建统一的投资产品信息库,统一产品风险分类,提供及时、透明、标准化产品信息。鼓励更多香港私人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等在前海设立专营机构。并且进一步以多元化跨境数据流通方式,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湾区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便利个人和企业获得、验证其自身数据,完成跨境银行开户等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

  港助力培养专才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林晓辉

  建议将香港的绿色金融优势辐射到大湾区,通过举办推介会和与内地城市的绿色产业对接,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市场。深化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通过开展绿色金融专业课程和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相信通过以上措施,香港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贡献,助力国家推动绿色转型和发展绿色产业。

  强化外贸

  拓冷链物流枢纽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联泰集团副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陈亨利

  随着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大湾区城市之间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若大湾区内的冰鲜产品能通过物流园和香港机场以更便捷、高效和经济的方式出口至海外市场,就可实现进口和出口的双向得益。建议由商务部门牵头,协调海关、海事等查验单位,研究落实通过空港中心打通冰鲜食品或货品的进出口通道。

  港当桥梁

  筑世界级城市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杨莉珊

  京津冀可联手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市群,要素互通、客源共享,共同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两大城市群在科创领域明显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要发挥好各自“领头羊”的作用,利用北京的基础研究特色和深圳的应用导向、市场主导特色,以京深、京广、京港、京澳之间的创新链合作为切入点,反哺两大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产业链合作。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