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时政透视/从两会读懂中国式民主真谛\郑曼玲

2024-03-05 04:03: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之所以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皆因其不仅是世界观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国式民主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通过两会这场民主盛宴,触摸中国式民主的脉搏,感受中国式民主的魅力,读懂中国式民主的真谛,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中国民主政治的运转规律和逻辑,孕育自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民主制度中国化、本土化的重要成果。而在这个谋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的民主进程中,“商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

  全国两会正是这样一个汇聚众智、共商国是的民主殿堂。近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代表委员履职尽责、协商议政的含金量越来越足。很多脚上沾满泥土的人大代表,如实反映基层民众呼声;不少手握翔实数据的专业界别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在会场内回应社会关切的“隔屏对话”,屡屡触发社会共鸣,引发舆论热议;他们提交的议案建议中,关乎百姓冷暖、万家忧乐,更关乎无数普通人的梦想与追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正是在两会议事厅中,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找到了思想的共同点、利益的交汇点、方案的切入点。这一“集大成”的过程,是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具体体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价值取向的最佳注脚。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70多年的民主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中国之制”的制度图谱,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读懂了两会这场鲜活生动的“中国式民主”公开课,也便掌握了“中国为什么能”的制度密码和政治逻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