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土地专组称公众普遍认同填海造地效益 反对声音亦不能忽略

2018-09-14 03:16: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 (记者 曾敏捷)填海造地效益获普遍认同,料成为长远土地供应必不可少的选项,但争议不绝,环保团体质疑填海影响生态,渔民团体担心填海影响生计。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多名成员认为,社会是否就填海达到共识,有待问卷调查的进一步分析,而政府落实政策时需回应公众关注。对於谘询期间社会就填海造地提出不同建议,有专责小组成员强调不会“搬龙门”,将会基於谘询文件建议解读市民意向,并相信政府日后落实建议时,会回应社会不同诉求。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就五个近岸填海选址及东大屿都会填海建议,谘询公众意见,并估计五个近岸填海可在中长期提供合共450公顷土地,东大屿都会人工岛可提供1000公顷用地,并可发展为本港第三个核心发展区。

渔业:影响世代 努力求存

香港渔民团体联会主席张少强指出,填海是永久性损失,影响世代,他举例早年西部水域未填成机场岛前,每次出海“起码揾到一万几千”,但现在只有“一千几百”,有时连赚回成本都不够。对於有业界人士提出政府应该增加津贴金额,张少强批评,现时政府向受发展工程影响渔民发放的特惠津贴“连施舍乞丐都不如”,更谓:“我们不是想要多啲补贴,是要生存嘅空间”。他重申,解决土地短缺不应该优先考虑填海,“有人话我们是夕阳行业、受影响人数少,我绝对唔认同!渔业是香港传统产业,而且不断优化紧”。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刘振江指出,填海造地在社会已讨论多时,近岸填海选址亦由六年前的25个收窄到5个,他认为公众普遍认同填海造地的效益,但反对声音亦不能忽略,“很多人认为应该填海,但不要在我家附近填、不要影响我的生计。反对声音代表什麽?政府在落实规划时要回应这些诉求,改善当区规划、要减少影响”。刘振江认为,填海可提供大片土地,规划更具弹性,除了可增加房屋用地,亦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社会需要作出取舍。至於东大屿都会建议,立法会应该先通过拨款展开研究。

过去几个月,社会上有不同团体及个人就填海提出各式各样的建议,例如扩大东大屿填海面积、在香港水域以外填海等。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吴永顺形容为“在球场外围踢波”,坦言部分建议已超出专责小组的讨论范围,小组或只能记录在案。他强调小组不会“搬龙门”,委员解读市民的意见是基於小组谘询文件提出的建议,而他相信政府日后落实有关建议时会有更深入探讨,亦会回应社会不同的需求,“填海后全变成豪宅?当然不会!公屋轮候大排长龙、?房户水深火热,你以为政府傻??”

王坤:利多弊少 就应落实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王坤指出,现时很难说社会是否就填海有共识,或有待问卷调查的进一步分析。但他认为,18个选址一定会有人反对,政府若评估认为某些政策非做不可、利多弊少,那就应该落实,不能因为有反对声音就不做,否则只会鼓励社会用强烈的声音,甚至暴力行为争取。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邹广荣也相信,“填海走唔甩”,而土地谘询展开以来,社会对填海的认识增加,看法亦有改变,例如环保团体的反对理据,由最初担心填海影响生态,到现在是反对填海建豪宅,关注填海造地的用途;至於其他持份者,有人是反对在特定选址填海,理由是当区交通配套不足。他认为,政府应该回应这些关注,以争取市民支持填海。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