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学者:填海地如“万能面粉” 可建各类楼宇

2018-11-11 03:16:19大公报 作者:曾敏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麦萃才(左二)形容填海创造出来的土地是“万能面粉”,可建不同类型设施楼宇。何泺生(左三)认为,土地供应处于瓶颈位置,需多管齐下增加

“明日大屿”填海建议引起广泛讨论,38名学者日前联署支持计划,当中参与联署的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更形容,填海创造出来的土地是“万能面粉”,“明日大屿”在财务估算上“无可能输”,反驳“明日大屿倒钱落海”的讲法是有偏见的说法。另一名联署学者、珠海学院商学院院长何泺生认为,本港土地供应正处于瓶颈位,需多管齐下增加供应,填海造地不但可创造新土地,更有助政府开发其他土地时,增加谈判本钱。

“明日大屿”财务估算无得输

麦萃才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直斥填海是“倒钱落海”的说法有偏见,形容填海创造出来的土地是“万能面粉”,可建不同类型设施楼宇,“做什么面包都可以”。

他引述政府资料估计,填海1700公顷需要约2000亿元,占政府储备四分之一,而且填海不会一次过完成,将成本摊分十多年,每年只需数百亿元,甚至可按财政状况决定填海进度。他又表示,如果在填海土地兴建私人住宅、商业楼宇和酒店等,“明日大屿”在财务估算上“无可能输”,只要做好规划,政府不会背上庞大而无法负担的债务。他强调,填海只是把“流动资产变成固定资产”。

非“倒钱落海” 助降低地价

亦有出席节目的何泺生认为,“倒钱落海”的说法经不起考验,因为土地供应增加,可降低地价。再者,“明日大屿”可提供土地储备,即使不用,政府亦可在开发其他土地时,更有本钱与业主讨价还价。

何泺生认为,本港住宅、商业楼宇及社区设施用地都短缺,土地供应处于瓶颈位置,需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但填海需时很长,不能待所有棕地都发展后才研究填海,否则会造成土地供应长时间真空。对于有关注“明日大屿”的环境影响,他认为,经济发展得好,就可有更多资源做好环境保育。

据《香港2030+》估算,本港未来30年至少需4800公顷发展用地,用作住宅、经济、基建及设施等,即使未计算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仍至少欠缺1200公顷用地,相当于30个维园。38经济学者日前在联署中形容,“明日大屿”愿景是上佳的选择,料计划涉及卖地收入达8400亿元,足以收回发展成本,更可满足住屋、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用地需求。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