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赵凯莹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港科院院长徐立之发言时,回顾了香港高等教育对人才培训与科技研究,在国家改革开放40年扮演的角色与今后的机遇。他说,香港与内地学者多年来有各样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活动,期望未来透过落马洲河套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建造上、中、下游的科创有机生态环境,继续发展香港所长、提供国家所需。
港科研卧虎藏龙
徐立之说,香港有多间出色的大学,在国家的人才培育方面贡献良多,当中除香港本地学生,也有不少内地学生在港各大学就读研究院,单计去年,内地研究生已达全部研究生人数的68%,就读本科的内地生亦佔全部本科生人数的13%,许多毕业生更成为了内地的科研骨幹。
他又表示,现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生在两地院校之间往来,作长、短期交流,近年香港多间大学均在内地省市设立教育单位,从短期课程、合作办学到独立分校均有涉猎,而各大学在香港也办了不少短期的培训班及学位课程,为国家培训了不少的行政与科研人才。
在研究方面,徐立之形容香港是卧虎藏龙的地方,34位中科院院士中,两位院士先后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指出,香港与内地的学者多年来有各种学术交流及研究合作活动,回归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共同成立联合科研资助基金,资助重点领域的研究与青年学者研讨会。从2005年开始,国家科学技术部更在香港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今共有22所,是两地学者合作的绝好平台。
习主席今年五月对24名在港两院院士的信有所批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并让中央科研经费过河,以及香港在内地的科研机构可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徐立之认为,政策对香港科研发展绝对是一支强心针,他感谢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与科研的重视,并在十三五规劃中,特别提到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同时为特区政府最近在这两方面的推动、不断增加投入感高兴。
展望未来,徐立之深信香港的大学与学者会继续加强与内地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队伍,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对社会大众及人类有用的产品与服务,尤其是善用在香港深圳之间的落马洲河套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力和土地资源,结合内地其他城市产业效能,建造上、中、下游科创有机生态环境,继续发展香港所长、提供国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