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医管局最快明年一月起实施藥物资助计劃新机制
【大公报讯】记者杨州报道:部分罕见病及癌症藥物极度昂贵,但藥物资助计劃的申请门槛过高。医院管理局顾问研究建议,撒玛利亚基金、关爱基金医疗援助经济审查机制收窄家人定义,成年病人不计父母资产,及可动用资产先减半再纳入审查。在优化机制后,病人获得的资助金额会提高,料每年增逾千宗个案受惠。医管局表示,最快明年一月起实施新机制,料平均每宗个案少付约三万元,每年藥物资助总额增至七亿多元,增幅约40%。
优化经济审查机制
医管局昨提交立法会的文件,建议修订“家庭”定义,由“同一屋簷下”,包括病人配偶、子女及父母和其兄弟姊妹,改为病人是否为受供养人。受供养人的定义为未婚及18岁以下,或18至25岁正接受全日制教育,不符合以上定义则属非受养人;另一修订是,将病人每年可动用资产,先扣减50%,才纳入审查,变相保护病人资产的同时,亦提高资助金额。在新定义下,受供养人的家庭定义,包括父母和其兄弟姊妹,而非受供养人如未婚,就当是一人家庭;若非受供养人已婚,其家庭则包括其配偶和子女。
医管局消息人士称,优化机制后,资助个案将由每年4405宗增至5433宗,每年藥物资助总额增两亿多元。以一名27岁白血病患者与父母同住为例,预计藥物开支为25万元,每月家庭总收入及家庭可动用资产分别为四万元及80万元,患者在现行机制下,需要负担余下逾13万元,在优化机制后则获全数资助。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称,新机制显著解决部分患者的困局,如不计父母资产,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而未婚的非受养人毋须要求其他家庭成员披露收入及资产,可避免家人间产生戒心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