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公屋“上楼”平均等5.5年 19年新高

2018-11-13 03:16: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谢进亨报道:公屋轮候“上楼”遥遥无期,房屋委员会昨日最新公布,截至九月底公屋轮候册有26.77万宗申请,虽然按季减少800宗,但一般家庭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进一步攀升至5.5年,刷新19年新高纪录。房屋关注团体公屋联会担忧“三年上楼”势将沦为“六年上楼”,有房委会委员认为政府应将公私营房屋比例修订为七三比,推出租管结合租津的“非常手法”纾缓基层家庭住屋租金压力。

  房委会最新更新轮候册数据,26.77万宗轮候公屋申请中,一般申请佔约15.02万宗,较六月份减少400宗,平均轮候时间由5.3年延长为5.5年,长者一人申请平均轮候2.9年。

  倡推租管结合租津

  房委会委员、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称,对公屋轮候时间持续上升感到忧虑,公屋一般申请者每年新增逾二万宗申请,但新建公屋每年不足1.5万个单位,此消彼长,轮候册“条龙”愈排愈长已成“定局”,甚至变成“死局”。他建议当局在非常时期採用非常手法,推出租管结合租津,长远应将“三年上楼”列入长远房屋策略目标。

  公屋联会忧变“六年上楼”

  房委会委员、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称,房委会数字只计算已获编配公屋住户,他相信轮候公屋逾5.5年的大有人在。近年公屋新申请者永远比公屋供应多,政府应将公私营房屋比例从现时的六比四,调整为七比三,过渡期内应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并向已等候超过三年的申请者提供租金津贴。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称,政府应加快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包括提供合适短期租约的政府用地、设立专项基金及设立平台,让团体考虑筹办。

  公屋联会预计,轮候公屋时间很大机会突破六年,认为政府应制定恢复“三年上楼”时间表,就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缩短至三年订出明确的时间表。政府并应大力推动过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