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原生植物索引助增生物多样性

2018-12-04 03:17: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张浩(左)及一级特任导师罗敏仪(右)讲解原生植物索引\VTC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林海莹、杨州报道:超强颱风“山竹”袭港后,政府接获数万宗塌树报告,并需补种树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学者研发全港首套原生植物索引,提交发展局参考,例如在马路边可种植秋枫、白桂木等原生树木。“树博士”詹志勇称,种植原生植物,有助提升本港的生物多样性。

  政府於70年代起种植大量外来植物台湾相思,该树平均寿命为五、六十年,现已步入老年期,发展局在更替台湾相思时,採用大头茶、假苹婆、枫香等原生树。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张浩称,原生树较台湾相思的寿命长约一倍,种植成本较低,毋须依赖人工施肥或浇水亦能生存。

  种错树木减低禦风效能

  山竹袭港摧毁的“树种榜单”,前三名细叶榕、大叶榕、洋紫荆均为原生树。张浩称,倒塌是因为树木被种在不合适地方,“树形好大、树幹又重”,挤迫的马路边根本无法支撑它们抵禦强风。

  张浩以国际指标评估本港原生植物,包括“可以生几高、冇水环境生唔生得到、种完有冇下一代”等生态价值,将原生植物分成三类,在越恶劣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的植物、更适合种在马路边等。他称索引可供发展局在补种树木时作参考。对於原生树的抗风能力是否较强,他称现时言之尚早,团队明年运用“树木拉力测试系统”,实地评估本港植物抗风能力,预计一年完成测试。

  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一级特任导师罗敏仪於去年,实地考察314个公园及花园发现,逾七成植物是外来品种,仅两成是原生植物,较英国少一成,大花紫薇佔达6%。她透过网上问卷调查,受访者普遍误以为外来植物能提供食物给本地生物,但本地生物只食“家乡菜”,例如受法例保护的金裳凤蝶,幼虫只食原生植物印度马兜铃,燕凤蝶则只吃原生植物宽藥青藤。她建议增加种植原生植物。

  教育大学研究讲座教授(地理及环境科学)詹志勇称,原生与外来植物在本港比例各佔约一半,原生树可提升生物多样性,为本地动物提供食物及居所,如吸引不同鸟类筑巢。本港并无研究原生植物的抗风能力,他建议可在路边种少量作观察,累积经验再展开研究。   他认为,本港种树问题不在於品种,而是空间和土壤条件及种植模式,抗风关键是结构根能否抓紧泥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