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百年传承 大红花牌“潮”得起

2019-02-10 03:17: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每逢中国传统喜庆节日,总会见到大红花牌耸立街头。每个花牌背后,都有着工艺师傅的努力和血汗

  新春佳节气氛浓厚,新界区内一个个吸睛的巨大红花牌,令传统的喜庆味扑面而来。花牌行业日渐式微,为传承香港独有的传统文化,做花牌近30年的蔡荣基(基哥),在花牌中加入新元素,例如霓虹灯、二维码及LED灯泡等,令花牌注入新生命,更把传统技艺带到美国、法国及日本等。另一间於元朗开业65年的“李炎记”花店,第二代传人李翠兰(兰姐)称,自己因身体劳损退休,幸好有徒弟肯捱苦继续承传,更在社交平台上宣传,找到新出路。/大公报记者 林海莹(文) 黄洋港(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43岁的基哥是荣基花牌的第二代传人,小学时已跟着爸爸学做花牌,15岁中三毕业后便正式入行,至今已有28年。“花牌最初是告示牌,已有一百年历史”,不过传统技艺要追上时代的发展,亦要不断改进。基哥忆述,十几年前不少老店被淘汰,全港现时剩余五间花牌公司,他当时已觉得这行业式微,惟他不甘止步於此,自己创新在花牌中加入新元素,改变原料令花牌更耐用及美观等,令花牌“注入新生命”。

  坚持手紮保留传统特色

  基哥举例,花牌上的书法原本是手写的,现在改为电脑印刷字,为保证质感,他有时会再涂上油漆;以前写在纸上,现在则写在横额布上,“风吹雨打都唔怕”;周边装饰的纸花改为锑花、钨丝灯泡转用LED灯泡等,这些组件之后亦可循环再用。不过他强调,创新的準则是保留传统,“花牌係要紮,紮才是真正的花牌宗旨”,例如他在盈汇坊推出的花牌饰物,一个小小的锁匙扣,都是紮出来的,若在花牌上“挂隻米奇老鼠,就完全离晒题。”

  基哥由2014年开始,机缘巧合下打开“花牌出国之路”,到美国华盛顿展示香港传统文化,其后又到法国及日本等国家,亦为基哥带来不少生意。不过他称,生意量虽然增加,但原料及人工等费用亦上升,有时入不敷出。说起入行的人数,基哥直言“入行的人唔係少,係冇!”他无奈地说:“做呢行好辛苦,好天晒落雨淋。”曾有年轻人入行两天就嫌辛苦辞职。基哥称“反正都咁辛苦,啲人宁愿做地盘,钱仲多过我哋。”

  九十后接棒 宣传创新猷

  另一位65岁的兰姐亦是自小跟着爸爸学艺,她忆述,“十几岁跟着爸爸做嘢,他去到边我跟到边”,渐渐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她提到,花牌在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是全盛时期,当时无论传统节日、开张、婚嫁及生日等均会定做花牌,花牌公司亦遍布港九新界;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只有新界才仅存几间花牌公司,市区的租金上升、可搭建花牌的空旷地方愈来愈少、加上身体无法负担,令她曾经想过结业。

  四年前兰姐与一个相识的搭棚师傅聊天,师傅觉得结业太可惜,便介绍两名搭棚师傅给兰姐,便是“80后”黎俊霖及“90后”李嘉伟,黎俊霖现已成为“李炎记”的第三代传人,接手后更在社交平台上做宣传,打开一条新路。兰姐对他十分讚赏,“学嘢好快,又肯捱苦”,惟入行人少,店内仅四名员工,徒弟忙到脚不沾地,还未完全学完,“维修都未学,慢慢来啦,学十年八年先学得晒。”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