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湾区求人才 港建筑师需舞台”

2019-03-11 03:17: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起)香港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副主席谭国治、会长李国兴、内地事务部主席刘锦胜畅谈香港建筑师在大湾区发展的限制与机遇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拟放宽建筑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提供服务的限制,扩大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实施範围。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李国兴直言,法制差异对香港建筑师在内地发展有掣肘,但大湾区能给予香港建筑师更大市场、更多发挥空间,“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击,否则会错失这个机遇。”学会提出放宽香港企业准入门槛等多项倡议,鼓励香港建筑师到内地发展,贡献大湾区发展,“大湾区需要香港的人才,我们需要发挥的舞台,便利的措施才可以互惠互利。”\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规劃纲要》出台,大湾区机遇成为城中热话。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李国兴、内地事务部主席刘锦胜及副主席谭国治接受《大公报》专访,分析香港与内地的建筑法制差异,畅谈香港建筑师在大湾区发展的限制与机遇。

  逾半建筑公司参与内地项目

  “法制差异确实有不少掣肘,但我们看大湾区是好positive(正面)嘅”,李国兴形容,香港市场是“好细嘅饼”,逾半香港建筑公司有参与内地发展项目,有不少优秀作品获学会境外建筑大奖,不少建筑师都有兴趣到内地发展。

  李国兴举例,学会去年曾与前海开发投资公司合作举办一个建筑设计比赛,优化区内一个市政设施,短短三个月内分别收到数十份专业组及学生组参赛作品,“大湾区需要香港的人才,我们需要发挥的舞台,便利的措施才可以互惠互利”。他建议,内地城市可透过举办建筑设计比赛,提供实际工作机遇,鼓励香港建筑人才多参与内地项目。

  《规劃纲要》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当中不少章节提到建筑专业服务,例如“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谘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等,香港建筑师在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可见一斑。

  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主席刘锦胜认为,《规劃纲要》可为香港建筑师在内地发展“拆墙鬆绑”,关键是落实细节。他解释,在《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EPA)下,香港建筑师虽可经考试取得资格互认,但要在内地开公司执业,以致落实“全过程责任制”,即提供由设计到监管的“一条龙”服务,仍然困难重重,因为在内地要开设建筑设计研究院(LDI)才可以入则,但门槛非常高,而法律亦不赋予建筑师负责工程监理等权限。

  “港人港税”吸引赴湾区发展

  刘锦胜认为,《规劃纲要》提出的试点项目,正好可以落实香港建筑师的“全过程责任制”,将香港经验带进内地。学会倡议,放宽大湾区企业准入门槛,参考前海做法,设立《企业准入名册》,允许香港建筑师事务所在内地试点区域直接提供服务。名册可涵盖香港建筑署建筑顾问公司名单、建筑师学会公司会员名单等。他又说,“港人港税”安排,可吸引更多香港建筑事务所及青年建筑师到大湾区发展。

  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副主席谭国治多年来参与过不少本地及内地建筑项目。他坦言,小型则楼及年轻建筑师在香港的发展空间有限,反之国内机会非常多,是年轻建筑师学习及成长的地方,“与其纸上谈兵,现在交通这麼方便,点解唔上去闯一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