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点击香江: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同学不肯与特首对话?/屠海鸣

2019-07-11 03:02:32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如何与学生对话?林郑月娥放弃了原计划邀请学生代表开闭门会议的想法,她前天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愿意与学生代表公开对话。然而,九间大学学生会却无视特首和政府进一步释出的善意,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要政府答应“永不追究示威者”,以及“公平公开邀请各界代表”这两大前设,否则无可能会面。所谓“两大前设”,核心是“永不追究示威者”。

事实上,和平示威者从未受到追究、也不会受到追究,需要追究的是少数施暴者。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同学一定要特首答应“永不追究”呢?“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七一”当天,这些学校学生会的一些骨干成员实际上闯入立法会大楼,甚至实施了破坏活动,同时他们认为警方已经掌握了其犯罪证据,实在是“作贼心虚”!

“不追究”将首开恶例

今年6月以来,本港接连发生的暴力冲击事件触目惊心,特别是“七一”袭击立法会大楼的暴力事件,令人发指!这是回归以来最严重的暴力事件。时至今日,有人依然把暴徒与和平示威者混为一谈,要求“不追究、不检控示威者”。试问:暴徒的这些所作所为是法治社会能够容忍的吗?

基本法规定,香港居民享有示威、游行、罢工的自由。回归以来,香港的示威游行不下百次,表明这一自由从未受到限制。但和平示威与暴力袭击有本质区别,在这几次事件中,一些人头戴安全帽、面戴口罩,手持铁枝、地砖,不断冲击警方防线,袭击警员,打砸立法会大楼。这些人不是普通示威者,已经沦为暴徒。如果不追究暴徒的法律责任会造成什么后果?回头看,非法“占中”和“旺角暴乱”的暴徒都受到检控,受到法律惩罚,对这次事件的暴徒网开一面,有违公平正义的原则,法律岂不成了儿戏?往前看,“不追究”将首开恶例,等于鼓励示威者施暴。如此一来,今后任何人只要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就可以逾越法治底线,香港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特首无权“不追究”

九间大学学生会要求林郑做出“不追究、不检控示威者”的承诺,毫无法理基础。因为,特首并无权力干预司法。

基本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正是基于这一条规定,林郑前天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香港的检控工作按照基本法是由律政司司长落实及作出决定,不受干涉,而律政司司长的检控工作亦不会受到任何人,包括特首或警务处处长的说话而影响。这并非推讬敷衍,而是言之有据。

基本法第八十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员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不受法律追究。”这一条规定清楚的表明,被律政司检控的嫌犯是否有罪?应该承担何等法律责任?最终由法院裁决,特首同样无权干涉。

至于此前有示威者要求政府撤回修例、撤回“暴动”定性。林郑前天回应称,修例已经“寿终正寝”,而政府有没有给“暴动”事件定性,并不影响到这一事件日后的检控工作。

从以上回应可以看出,林郑坚守法治精神,没有逾越特首的权力界限,学生会逼迫林郑承诺“不追究”,毫无道理!

要求“特赦”荒谬之极

这些天来,还有人无视某些示威者演变为暴徒的事实,提出“特赦”的要求。这一要求荒谬之极!特赦是有必要条件的,如果随随便便特赦,则严重损害香港的法治核心价值。

首先,特赦不能在定罪之前。基本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了行政长官十三项权力。其中第十二项为:“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请注意措辞:“赦免或减轻”针对的是“罪犯”一词,也就是说,有关嫌犯必须经过法律程序被判刑后,固定其“罪犯”身份,才由特首判断事件是否极为特殊、或者罪犯情有可原?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予“赦免或减轻”,并不是尚未定罪就可特赦。

其次,特赦还取决于罪犯是否有悔意。特赦是“法外开恩”的一种制度,其前提之一是要求罪犯必须有悔意。如果罪犯拒不悔罪,特赦就毫无价值。从当下情况来看,施暴者千方百计试图逃避法律责任,且试图策划实施新的暴力事件,周日晚上一些人“蒙面游行”、且在游行结束后不肯散去与警察对峙就是佐证。这些现象表明,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毫无悔意。如此,怎能赢得社会谅解?如果特赦他们,岂不是鼓励犯罪?

不敢担责令人鄙夷

一个多月来,香港接连发生的暴力冲击事件,其性质已经超过了非法“占中”和“旺角暴乱”,特别“七一”暴力袭击立法会事件,一些示威者强闯立法会大楼后,涂鸦香港特区区徽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撕毁香港基本法,展示象征“港独”的龙狮旗,洗劫建制派议员的办公室,打砸立法会安保室。严重违宪违法,令人发指!

江湖上常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大丈夫纵横四海,凡事要敢作敢当。彼时,有胆量打、砸、抢、涂;现在,为何没有胆量承担法律后果?既然认为自己的信仰至高无上、自己的行为天经地义,就应为之“献身”才对,何以施暴有份,担责无份?

香港不需要“脑残粉”和“甩手客”,香港需要的是一大批明理守法、务实上进、敢于担当的年轻人,极少数参与策划施暴的学生会骨干成员,并不能代表香港青年的主流,关键时刻的“龟缩”,更证明其无资格担当香港未来发展的重任。

特首已释放与学生公开对话的善意,各大学学生会若真有心为香港好,应理性沟通、化解矛盾。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注:《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