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点击香江/骆惠宁“四个始终”为港实践“一国两制”划重点/屠海鸣

2020-01-21 04:23:23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昨日在《人民日报》上刊发《推动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一文,畅谈学习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阐述借鉴澳门经验、坚持和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思考和感悟。文中特别讲到“四个始终”: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是香港社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是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保持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是实现“两个建设好”宏伟蓝图的题中应有之义;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是“一国两制”实践始终稳步前行的根本保障。

这是骆主任履新香港后,首次就香港实践“一国两制”发表观点。香港如何凝聚共识再出发?“四个始终”厘清了思路、划出了重点。

坚定制度自信,才有前行动力

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眼下,“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遭遇到波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波折只是一个小小的漩涡,香港同胞有充分的理由对“一国两制”保持信心。

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又要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只有“一国两制”才能实现香港和内地的相容。22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回归以来,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香港成功抵御非典疫情和两次金融危机,香港的法治指数全球排名从回归前60多位大幅跃升到第16位,香港多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这些都是“一国两制”释放的红利。

骆惠宁主任在文中说,要继续从“一国两制”22年成功实践的非凡历程中汲取自信,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不为外部之干扰而迷惘,以坚定的“一国两制”制度自信,踩实步伐、向阳而行,走出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正是勉励香港同胞要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自信,不惧风雨,坚定前行!

把握正确方向,才能不走邪路

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才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得稳、走得远。”

七个多月来,香港之所以会出现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事情,就是方向出了问题。“一国两制”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一国”是根、是源,“两制”是枝、是流,如果不坚持“一国”,“两制”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然而,反中乱港势力只要“两制”、不要“一国”,只要“民主人权”、不要国家安全,其本质是“港独”。

“一国两制”在实践中还须不断完善,但绝不能背离正确方向,必须补齐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突出短板,确保实践“一国两制”的方向正确。

骆惠宁主任在文中讲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以香港长治久安和700多万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为依归,建立和完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并强化执法力量,着力补齐这一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突出短板,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更好维护广大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福祉。这正是提醒香港同胞,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初心,并且不断校正方向。

强化使命担当,才能攻坚克难

习近平主席去年视察澳门时,高度肯定广大澳门同胞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指出这种意识就是“自觉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澳门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澳门回归后,依据基本法第23条制定了《维护国家安全法》,成立了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修订立法会选举制度,增加“防独”条款;修改颁布了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和保护等本地法律,体现了澳门特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骆惠宁主任在文中讲到,香港各界应该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爱护好香港这个家,建设好大湾区这个更大的共同家园。

这正是呼吁香港同胞也要有这样的担当精神;要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一部分,明白“国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国家更好”的道理,把挺法治、护家园、促发展、惠民生当成自己的家事,不要当“看客”。唯有如此,才能攻坚克难,走出困局。

习近平主席曾经充分肯定“爱国爱澳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一大亮点,是“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得以在澳门顺畅运行的社会政治基础。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教育和推广。相比之下,香港的教育令人担忧。教育的失败,令香港失去了整整一代人,“一国两制”的社会政治基础显得非常薄弱。

筑牢社会政治根基,才能行稳致远

骆惠宁主任在文中讲到,香港社会各界殷切期盼并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及有关办学团体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不断完善“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教育治理制度体系,增强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进一步筑牢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社会政治基础。这正是期望香港各界医治“教育病”,固根基,谋长远。骆主任的这篇文章摆事实、明是非、讲道理,值得香港社会各界深刻领会和启迪。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注:《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