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教育线上/消费文化报告奖 探索疫下正确消费

2021-10-22 04:26: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第22届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获奖名单(部分)

  由消费者委员会与教育局合办、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及资讯科技教育领袖协会担任支持机构的“第22届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颁奖礼昨日举行,来自全港59间中学、653支团队、逾2000名师生参与,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的《艰难──考察弱能人士与监护人找寻牙科服务的消费处境》夺得高级组冠军;香港九龙塘基督教中华宣道会陈瑞芝纪念中学的《IG Shop的神秘面纱─买卖双方的处境剖析》则是初级组冠军。

  消委会主席林定国资深大律师表示,疫情促使多元的消费模式,提醒同学反思正确消费观。\大公报记者 黄煦緻(文) 梁坚(图)

  参与活动的学生需自行组队,每组由一位校内指导老师从旁协助。学生自行挑选与本地消费文化有关的议题,进行多角度探究,透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亲身体验及测试等不同方法,探讨消费者行为、价值观等,并提交报告。“报告奖”分初级组(中一至中三)及高级组(中四至中六),分设冠、亚、季及其他奖项。

  林定国致辞时表示,“报告奖”旨在鼓励同学以不同角度思考身边的消费议题,并从考察过程中,建立正面的价值观。他又指出,疫情促使多元的消费模式诞生,提醒同学应反思作为消费者的权力及责任。

  主礼嘉宾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致辞时表示,教育局一直鼓励同学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及学会学习。她指出,学会学习是透过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进行洞察及研究,又指今年的作品能够体现正面的价值观,令她十分欣赏。

  德兰“剩食日记”有助减废

  今届奖项作品涉猎广泛,网罗环保、社交软件、美食等各类领域的消费文化。

  《大公报》昨日访问获得“最佳实践奖”及“最卓越设计奖”的德兰中学,其获奖项目名为“iEat好食德校园计划”。五位女同学共同设计了名为“剩食日记”的手机应用程式,配合同样自创并装有重量感应的轻巧版智能厨余收集器,放置于教室一并使用。数据会即时发送至云端,让同学与家长皆可进行检视。手机应用程式更设有奖励制度,学生可透过减少厨余,获得积分换领小礼物。饭盒供应商也可根据学校厨余的数据,调整饭盒供应量。从生产源头及学生个人实行减废,并增加食物循环的可持续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