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与祖国同行/港青“云游”故宫 学习保护文物

2022-09-02 04:23: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谢雅琪(左起)、廖智樑和徐皓楠分别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参与文物相关的实习工作。

  疫情阻不了香港青年继续追梦!暑假期间,三名港青通过“云实习”,跟随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师学习唐卡修复、判断文物损伤、文档整理及文案翻译,收获满满。

  他们通过一系列“云游”博物馆活动,大大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文旅行业发展的认识。三人立志未来成为老师,向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

  今年暑假,香港大学学生廖智樑成为国家博物馆的一名文物活化助理。他深刻了解到一个推广文化的方式——“沉浸式展览”,带来超高互动性和参与感,强调与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运用大型装置物或光影变化,让观众身历其境,甚至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文化切入增对国家认同

  廖智樑感受到这种文化推广方式的魅力,认为本港博物馆可向内地博物馆取经。他分享说,国家博物馆2020年推广文化雪糕,让参与者能够感受并且品尝手中的“文物”,通过五官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加参与者的体验感。

  在实习中收获满满的廖智樑说,通过文化切入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立志从事教育行业的他,认为本港现时的课堂学习比较流于表面,如果有更多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华服体验、VR导赏,增加趣味,令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加。

  香港教育大学学生徐皓楠获安排在线跟随故宫博物院唐卡修复组的老师学习。他的实习工作分两步,老师先推荐他阅读《西藏绘画》、《文物保护学基础》等有关唐卡和文物修复的著作及论文,为参与修复打下初步基础。

  第二部分是参与修复。徐皓楠主要参与了对《莲花生大师》、《四臂观音》两幅实验样品的病害图绘制工作,根据之前阅读和整理的材料,判断唐卡存在的各种损伤,包括颜料脱落、残缺、污渍、水渍、缝线松动等,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及绘制。徐皓楠在短短一个月中感受到 “修文物”是手与心的磨练,更是非常复合型的学科。

  盼领学生游览大湾区城市

  “我读的专业是中国历史教育,希望未来可将有关文物修复的知识融入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徐皓楠指出,香港是故宫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视窗,北京故宫就是香港故宫的一个后盾,他希望能为香港故宫及故宫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样在教大就读的谢雅琪,获安排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实习,主要的工作是档案整理和翻译。通过这次的线上实习,她了解到故宫博物院原来十分善用先进科技,弘扬文化。

  谢雅琪希望学习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日后能组织大湾区导赏团,带领香港学生畅游大湾区内地城市,细听更多湾区故事,借此提高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了解粤港澳三地文脉相亲、语言相通、地缘相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