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追踪/“棚仔”布贩:烂布都可起死回生

2023-02-03 04:23: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顾客在新布艺市场内挑选心仪的布料。 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有接近45年历史、俗称“棚仔”的深水埗钦州街临时小贩市场,前日起迁往在附近的通州街临时街市。有从事布业逾70年的档贩,随着搬迁而光荣结业,最怀念昔日“棚仔”邻里相处融洽的人情味,想当年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烂布都可以起死回生”,因为在他们眼中,“每一块布都是有用的”。有迁往新址继续经营的档贩说,布料不用再受风吹雨打,保存历史布料更加得宜,环境较以前理想;也有布贩珍藏逾30年的靓布料,“静待有缘人”。\大公报记者 锺佩欣

  “棚仔”已于1月31日正式关闭,门外贴上“已关门”的告示,但仍有市民到来在门外拍照留念。在前往通州街的方向步行,两、三分锺步程,已可看见门外挂着一幅横额“深水埗布艺市场”,适逢新春佳节,门外并挂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对联及小挂饰。在新址的布艺市场已于本周三开幕,大公报记者走入街市内,看见色彩缤粉的布料、人行道路宽阔,而且光线充足,与“棚仔”经营当时,所有客人都被布料包围着、人与人之间要擦肩而过的热闹情景,截然不同。

  “棚仔”落成初期可容纳192档贩,如今只有16户布贩迁入新址,另33户选择离场。采访当日,记者见到有不少空置档位,布贩一边忙于收拾布料,一边聊天。现年约90岁的东叔因年纪老迈,借着“棚仔”搬迁时机选择光荣退休,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东叔直接搬起椅子与记者聊天,大叹确实“舍不得”,纵使“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但退休后也打算常回来看看。

  在东叔眼中,“每一块布都是有用的”,曾有布料已被其他人视为废物,但他就化腐朽为神奇,“什么布我们都卖过,真的环保到不得了”,他举例曾有一块发霉的布料,涂上“天拿水”,融化后压下去,就会创造特别花纹或图案,“我们当年垃圾当是宝贝,烂布都可以起死回生。”

  “当时又话临时(市场),一临时就40年。”东叔说,布料最怕太阳直射,也怕天气热,但“棚仔”夏天时高温近摄氏40度。布贩华姐说,布料若被雨水淋过后不及时晒乾,容易发霉,新址环境光线充足,设有风扇、灯光等较以前钦州街的“黑黑焗焗”好得多,她并说,“我还嫌弃它搬迁得太迟”。

  现年约70岁的华姐,从事布业33年,她指着一块布称:“这块布都有30年历史”,是数十年前工厂结业后留下来的“遗物”,她一直保存,“静待有缘人”。

  见证设计系学生由拍拖到结婚

  由40年前开始跟随父亲从事布业的何太说,在“棚仔”的难忘事是“我在‘棚仔’睡了一晚”。10年前,一名新西兰製衣业客人订购一批11万元的布料,何太担忧货物失窃,于是在“棚仔”通宵看守。她说与这名客人已成为好朋友,“我过去新西兰都会找他玩。”

  再追溯更久远的日子,何太在20年前在“棚仔”见证一对设计系学生由拍拖到结婚的过程,“他们结婚都有请我饮喜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