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妍之有理 | 是不是喉舌,让历史说话

2023-03-12 04:24:20大公报 作者:屈颖妍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你问我:对香港电台印象最深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唸这对白:“北漏洞拉,木剪塞妹……”

  未听过的不明所以,但经历过那时代的香港人一定会会心微笑,那段越南语,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七、八十年代,香港被越南难民问题缠绕。1988年8月,政府决定对越南船民实施新政策:凡因经济原因进入香港,将被视作非法入境,非法入境者不能移居别国,抵港后会被监禁及遣返越南。

  为了将讯息广传,当年香港电台会每小时播一段越南话宣布新措施,希望难民别再湧港。天天洗脑式播放,全香港人都学懂了那几句越南话,很多人还用“北漏洞拉”来形容越南人。

  所以,黑暴的时候,当香港电台不断透过不同节目抹黑中国、攻击政府、丑化警队,说港台是“公共广播”,是为市民服务,不单纯为政府服务,更不是“官媒”的时候,我就想起那段越南对白。港台如果不是为政府服务,为什么当年要每小时用越南语洗大家脑?

  今年是香港电台踏入九十五年,港台的宣传口号竟又是:“公共广播九十五年”。我认为,这口号,是误导。

  公共广播的定义是:广播机构从政府申请一部分补贴,其他资金由基金或企业捐赠,或者向用户收费,不以营利为目标,以大众利益为依归,运作独立于政府,政治中立,编辑自主。

  为了“独立自主”目的,尽管港台全资由政府供养,港台员工也是公务员,但港台过去这廿多年,却一直强调自己是“公共广播”,不是官媒。今次的宣传,再重复强调“公共广播九十五年”。

  不过,历史是改写不了的,香港电台到底是“公共广播”还是管治者“喉舌”?不如让历史说话。

  根据港台八十周年时出版的历史纪录《一起广播的日子》,透过解密的港英机密文件,看到英国人如何利用香港电台作政治工具。

  港英政府认为,香港乃英国利益的前哨阵地,故要多宣传西方世界的观点。根据解密文书,广播处长布禄士(DE Brooks)1957年时给英国国防大臣杜德(Alastair Todd)的汇报是这样写的:

  “要避免港台成为亲共人士的宣传工具……面对中共对港人的统战策略,港台应采取积极而审慎的中文广播政策,以影响华人居民中的游离分子,例如强调香港生活的美好一面,多宣传英联邦及西方民主世界……”

  1928年创立的港台,历任主管都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出身,而港台亦会派员工到英国BBC受训,培训结束后,BBC会写一份秘密报告给处长,决定此人去留。注意,是去留,不是升降,即是说,BBC看的不是员工的广播能力,而是可信度。

  前中文台长陈惠民在书中忆述,那些BBC训练班主管曾被德军俘虏,熬过集中营,是久经历练的人,对世情人事别有一番见地。

  1955年,港督葛量洪建议将香港电台卖给私人机构或转型为BBC的公共广播模式,但被英国殖民地部大臣博伊德(Alan Lennox-Boyd)大力反对,他认为,要应付东西方冷战,为了政治安全,香港电台一定要留在政府手上。

  1967年反英抗暴,港英政府手握的香港电台正正发挥了抢夺话语权作用。当时港台成立了“特别宣传队”,进行宣传和反击,应付突发新闻,统筹消防、警察及公用设施的消息公布,更征调大东电报局的职员提供技术支援,而港台的处长室亦调至中环拱北行,与新闻处联合发放消息。

  回看历史,香港电台从来都是管治者手上的武器,几时变成公共广播了?

  今天,东西方又开始进入冷战时代,讯息平台更是重要战场。当西方不断透过互联网散播不实讯息,如何利用自身平台牢固自己的信念、传播真确资讯,非常重要。在这场讯息战中,香港电台不应再以“公共广播”借口来避开为政府服务的重要责任。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