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妍之有理 | 我们永远是别人的最后选择

2023-03-23 04:24:00大公报 作者:屈颖妍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朋友是音乐家,跟他聊起在香港学音乐的前景,他立即传给我一则招聘告示。

  那是香港小交响乐团的空缺试音,一次是5月头,有两场在德国慕尼黑的试音,目标是招聘长笛首席、单簧管首席及双簧管首席。另一次试音是5月尾在韩国首尔,招请的是助理小提琴手、第二小提琴助理首席及低音提琴首席助理。

  我是外行人,看不出所以然来,音乐家朋友说:香港小交响乐团是民政局资助的九大艺团之一,政府付钱搞团,招聘的却不是本地年轻音乐人,连自己的艺团都不给机会予自己人,你叫学音乐的人能不灰心?

  我立即上香港小交响乐团的网页看看,其实香港也有一场试音,在5月中旬,不过看聘请的职位,好明显慕尼黑及首尔那几场试音的位置重要得多。原来,本地音乐人要在本地乐团挣扎求存甚至突围而出,仍旧艰难。

  早就听过类似故事,有位朋友是开音乐学校的,她常鼓励有才华的徒弟到欧洲深造,她说,学音乐,一定要去欧洲浸淫,你才会脱胎换骨。

  果然,好多学生在维也纳、在奥地利、在德国学得很出色,毕业后够条件考进当地乐团,却发现,黄种人要在欧洲音乐圈找个位置,半点不易。

  举个例,在德国,一班水平一样的音乐人去考乐团,人家挑选的优先次序是:一,本国德国人;二,欧洲白种人;三,拉丁美洲人;四,非裔黑人;五,印巴人;六,亚洲黄种人。

  学生以为,在白人社会难出头,于是打道回府,返香港找机会。回到自己地方,报考本地乐团,却发现,人家挑选的优先次序又是:一,西方人;二,日本或韩国人;三,内地人;四,香港人。

  朋友说:“年轻音乐人有乜办法唔变反政府黄丝吖?我教过好多学生,他们的经验都是,在欧洲,香港人是别人的最后选择;回到家里,我们又是自己人的最后选择。”

  民政署每年给九大艺团共资助超过4亿,但对各艺团的本地人与外国人比例,似乎并没有严加规定。当然你可以说,为了保持这些最顶尖艺团的高水平,聘请外援是正常的,但用纳税人钱的艺团,不是应该多留机会给本地有才华的年轻人吗?德国乐团都会优先取录德国人,为什么香港的艺团却仍是以白人为马首是瞻?

  大家都说要打造香港成为大湾区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希望那不是请外援来做的一场戏,这里本来就有很多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工作者,正在等候发光发热的舞台和机会。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