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安居乐3/公屋升级增市民幸福感

2024-03-05 04:02: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苏屋邨重建兼顾保育,保留了有“苏屋三宝”之称的金漆招牌。右图:重建后的苏屋邨另一特色是紧密连接,全邨盖有很多行人通道、升降机、行人天桥及扶手电梯,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安居系列》视频截图

  最近,房委会决定,为新落成的公营房屋,制定幸福指引设计。“幸福号”不断落区,到不同的公共屋邨收集居民意见,凝聚社区参与,改善屋邨的环境及设施,让居民获得幸福感。房委会的相关改革从千禧年开始,公屋及居屋的项目采用非标准化设计,以人为本,加入环保元素;装置再生能源系统、设计及规划时采用微气候研究,绿化公屋;善用空间增设休憩及游乐设施,令到市民安居乐业。\大公报记者 李雅雯(文) 邓浩朗(视频)

  2000年,房委会辖下的公屋及居屋项目,开始采用非标准化的设计,以微气候研究为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配合个别地理环境及地区特色,地尽其用,令公营房屋设计迈向多元化。前房屋署副署长冯宜萱指出以前开发新市镇,有一大片土地,可兴建标准化楼宇;但当地段并非方正,形状不规则,便不能兴建标准化楼宇,而要使用非标准化设计,使用如积木的单元,组合成一幢楼宇,在不同地势都可发挥得淋漓尽致。

  1993年至1999年期间因应重建计划,旧油塘邨廿三座旧式公屋陆续清拆重建,整个油塘区的重建计划配合港铁将军澳支线,把油塘站工程,连同附近的新油塘邨、油丽邨、高超道及鲤鱼门邨几个大型项目一并发展,用有盖行人道和商场,将整个区域连成一体,而当年新落成的油丽邨加入建筑师的新设计、新思维。冯宜萱指出他们研发W型聚水器以确保形成水封,让病毒不能传播;第五期的油丽邨设置太阳能板收集能源用于大厦的公共空间。

  采微气候研究 达最佳通风效果

  2004年起所有屋邨或屋苑的规划和设计用微气候研究,让布局形成最佳的通风效果,即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有足够的通风廊。前身是旧油塘邨的第十七、十九至廿一座的“大本营”,是房委会旗下最大型的购物商场。大本型的建筑设计,引入前瞻性的环保设计,房屋署高级建筑师钟锦财介绍大本型安装了一套崭新的混合式通风系统,在商场外围探测室外温度、湿度及风速,当这些数据符合人体的舒适要求时,这套玻璃窗系统就会自动打开,从而产生对流风的效应,减省冷气,节省能源。大本营使用物联网科技,成为房委会日后广泛应用科技的基础。

  落区收集意见 助製设计指引

  60年代初入伙的苏屋邨,是房委会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2006年分期清拆,2011年展开重建工程,2016年入伙。新苏屋邨共有14座非标准设计住宅大厦,前房屋署助理署长、苏屋邨总建筑师陆光伟指出在兼顾重建和保育下,保育了旧式建筑枫林楼的地下及一楼,并保留金漆招牌、小白屋、壁画亭,合称苏屋三宝;在规划时参考微气候研究,楼宇编排座向时考虑日照和风的路径,以达到屋邨空气流通,日照充足。

  新苏屋邨另一特色是紧密连接,陆续指全邨盖有很多行人通道、升降机、行人天桥及扶手电梯,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我们沿着行人通道旁边加入文物径、大量绿化元素及休憩空间,希望居民返屋企途中可犹如置身公园”。

  时至今日,房署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决定为新落成的公营房屋制定幸福设计指引。房屋署助理署长(工务)黄至中表示在提质方面将以往好的设计及规划原则集合起来,应用在以后新建的公营屋邨,希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由2023年7月起“幸福号”不断落区到不同的公共屋邨,收集居民的意见,凝聚社区参与,透过街站或者一些问卷,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中哪些公共空间、休息地方或者屋邨环境及设施需要改善,将来成为房署建筑师设计的指引。房屋局常任秘书长、房屋署署长罗淑佩表示将会有五条屋邨作先导:“希望将来尽量将这些幸福设计融入我们新建的屋邨,而现有屋邨亦不会忽略,会加一些新的设备,真正让大家在屋邨里感到归属感,喜爱自己住的地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