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过去5年公布的怀疑假学历个案数目比实际少14宗
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局)被揭办事粗疏,效率有待改进。新一份审计报告指出,评审局过去5年向警方共举报113宗怀疑假学历个案,但评审局年报公布的个案数目比实际少14宗,其中在2019/20年度少报个案最多,达8宗。评审局在订定合约方面亦有不足,除了一份在去年6月签订的大厦管理合约外,其他外聘协议或合约均没有涉及维护国家安全的特定条款。
外判合约多欠维护国安条款
报告发现,评审局在2023至24年度向警务处举报的32宗怀疑虚假学历个案中,由收到表面证据到正式举报日数介乎0至172天不等,平均为73天。
报告披露评审局过去5年处理的2.4万多宗学历评估个案中,逾两成没有在目标时间内完成处理,需时最长个案延迟了394个工作天。报告提到截至去年底,评审局与外界例如服务提供者、专家及独立顾问等签订的协议或合约中,除了一份在去年6月签订的大厦管理及保安服务合约外,其他有关协议或合约均没有涉及维护国家安全的特定条款。
报告显示两名评审局大会成员在部分委员会会议的出席率低于50%,其中一人更连续两届任期缺席过半会议,但仍获再度委任。审计署建议教育局未来委任时需考虑出席率。招聘程序亦存在漏洞,2019/20至2023/24年度间,75个职位空缺中,55个平均需146天才填补,两个更悬空逾一年。此外,有面试小组成员申报与应征者存在利益关系后,仍参与评分并推荐聘用,违反内部政策且无纪录,偏离理据。
至于员工流失,在2023/24年度员工流失率达21.1%,较目标的15%高出6.1个百分点,离职主因包括薪酬偏低及事业前景有限,审计署建议改善薪酬架构及员工发展计划。
审计署建议评审局采取措施,确保年报所载怀疑虚假学历个案数目准确,并加强处理怀疑虚假学历的指引,另外亦需要就涉及维护国家安全事宜加强指导及管理。\大公报记者 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