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岭大倡提供技能培训 助服务业转型

2025-05-01 05:01: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岭大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加强对受冲击行业的职业转型支援。右图:岭大最新研究揭示香港四成职缺仍集中于传统服务业。

  全球正关注贸易战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为分析香港劳动市场的就业风险与潜在挑战,岭南大学最新研究分析全港14万条招聘广告,发现香港劳动市场四成职位集中于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等易受贸易战冲击的传统服务业,其中零售业兼职工比例达20%,而市场对于AI等高阶技术的需求不足2%。

  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协助传统服务业从业员转型,并提供针对性的跨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在贸易战经济格局下的竞争力。\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是次研究由岭大文化研究系讲座教授潘毅教授领导,研究团队系统性筛选香港十个高流量求职平台,搜集由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9日期间发布的14万2901条有效招聘广告数据,并利用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 V3进行自动化文本挖掘,深入剖析香港劳工市场的现状,包括职位属性、技能要求及薪酬福利等多维度关键信息。

  市场对AI技术需求不足2%

  结果发现本港招聘市场仍由传统服务业主导,超过四成招聘需求来自进出口贸易(包括批发零售)、金融及保险、住宿及膳食服务等行业。此三类行业的招聘职位数量各占约两万个,这些职位直接受制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其稳定性备受考验。整体职缺当中,有逾八成(83.9%)为全职,当中初级岗位占四成(40.7%),高级职位逾两成(23.1%)。工作内容方面,管理与服务类职位合计超过六成,反映出香港既有的服务型经济结构。

  虽然香港近年大力发展智慧型经济,推动人工智能及创新科技产业落地,惟调查发现招聘市场侧重基础技能需求,不足四成(39.7%)招聘岗位要求应征者具备基础电脑数码能力、约一成(11.7%)要求具备高级电脑技能,对于AI、大数据等高阶技术的需求甚至少于2%。

  “零工”就业者欠缺保障

  另外,调查亦发现,以临时性、兼职、灵活性为特点的“零工”就业在本港劳工市场趋势显著,兼职占整体市场比例达一成三(13.2%)。时薪制工作亦十分普遍,在市场中占逾一成(12.5%)。

  以劳工需求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为例,该行业的职位近半聚焦于前线服务与基层(48.8%),而管理类职位仅占两成半(25.5%)。兼职比例显著偏高,近两成(19.1%),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另外,该行业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侧重吸纳能迅速投入基础岗位的职员。学历门槛显著更低,逾六成(63.8%)招聘岗位明确表示无需特定学历,语言要求相对宽松。基础数码技能的需求偏低,仅占两成八(28.8%)。

  岭大文化研究系讲座教授潘毅教授表示,本次研究显示,香港经济结构高度依赖特定服务业,同时,“零工”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工作模式,但本港的劳工保障体系未能跟上,许多灵活就业者实际上处于“有工开,无保障”的状态。加上工时、薪酬等基本信息的透明度不足,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有待提升。

  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加强对受冲击行业的职业转型支援,推动受影响从业员向具增长潜力的新领域,例如绿色经济、医疗保健、创科辅助岗位等进行技能转移,以缓解外部冲击对香港构成的就业震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