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区政府提出智慧屋邨管理,挑选十条公共屋邨作试点,引入创新科技,如使用物联网感测器、人工智能及行动装置等,协助日常屋邨管理。图为其中两款机械人“小清”和“小保”。
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注入新活力,机械保安员、机械清洁员已在公共屋邨当值。自2024年中起,香港房屋委员会挑选粉岭皇后山邨、南区石排湾邨等十条公共屋邨作为试点,引入创新科技,涵盖智能机械人、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等,一场公共屋邨的智慧化变革悄然展开。
立法会议员直指智慧公屋为大势所趋,建议科技可聚焦于针对噪音及冷气机滴水等的管理难题上,除可依靠数据客观解决居民矛盾之余,亦可降低人力成本。\大公报记者 余风、苏荣(文) 卢刚昌(图) 卢刚昌、融媒组(视频)
身高约一米的“小保”初来报到,穿上一身白色的“保安制服”,在石排湾邨内的广场及屋邨范围不停巡逻,遇到障碍物或路人时,能够灵活绕路避开。尽管机身上印有“机器人工作中,请勿靠近”的字样,但仍不时吸引居民的目光,甚至有人会上前抚摸及亲切地和它握手。
沿途拍摄影像传送管理处
大公报记者日前走访多个智慧屋邨管理试点,看到保安、清洁等的机械人在勤劳地工作,除了石排湾邨,在皇后山邨一楼平台,发现两款外形迥异的机械人。其中一款白色机械人由三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操控,旁边一人手持平板电脑,指挥机械人移动。当记者询问是否已投入服务时,工作人员表示仍在测试阶段。事实上,该邨内引入智能清洁及安防巡检机器人,清洁机械人可全天候动态巡扫,提升环境维护效率;安防巡检机械人具备即时监控与环境感知技术,强化安全防控能力。一名负责操作机械人的保安员向记者透露,每日都在电脑中设定好路线,现在仍属试用中,早更及中更每段时间运作一次,每次半小时,沿途会拍摄影像,及后会传输去管理处,他笑说:“时代进步了,全部机械化。”
议员倡处理滴水噪音问题
元朗洪福邨及朗善邨、屯门欣田邨、大埔富蝶邨、沙田水泉澳邨、黄大仙东汇邨、观塘油塘邨及深水埗海盈邨等同为智慧屋邨管理试点,有屋邨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基站、数据网络收集和传输数据,配合智能监测系统,一个仪表板可连接邨内不同传感器,展示泊车情况、监测违泊、水浸警报、垃圾桶和回收桶容量等信息,还可透过红外线监测街市关门后有无异动,协助追查鼠踪。
楼宇维修保养上,有屋邨运用配备影像拍摄及红外线热成像功能的小型无人机勘察外墙、检测升降机槽,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识别缺陷、生成报告,提升效率且降低风险。同时在试点屋邨测试清洁、保安机械人,分别执行清洁与巡逻工作。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高空掷物等录影片段搜证,管制违规行为,改善屋邨环境卫生。
立法会议员颜汶羽表示,智慧屋邨可大幅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快速解决诸多问题,如智慧垃圾房可自动通知清洁人员处理满溢情况,避免垃圾堆积。但在管理难题上,尤其针对噪音、冷气机滴水等困扰,他直言这两个老大难的问题,以往都是依靠保安员实地观察,消耗大量人手,他希望能引入声音摄影机等智慧工具,可依据数据客观解决居民矛盾之余,亦可降低人力成本。
针对智慧屋邨对就业的影响,有看法担忧物联网科技会导致失业。颜汶羽指出,科技旨在辅助工作,如保安员可借此解决噪音问题,便可更好完成巡逻本职,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此外,针对居民私隐顾虑,他解释公共区域原本就设有镜头,部分设备无摄像功能,且科技应用已充分考量私隐保护,打消了相关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