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伟明老师
“做老师最重要的,是愿意与年轻人同行,并对这份工作怀有热诚。”这句话贯穿了黄伟明老师的教育生涯。在宣道会郑荣之中学任教38年以来,他凭借对教育的热爱,积极担当起理解、接纳和引导学生的角色,以热诚感染学生,以身作则积极面对问题,成为无数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道尽教育工作者对“传道授业”的赤子之心。
黄伟明回溯起选择教育行业的初心,是因为从小学到中学,他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不仅传授他知识,更陪伴他成长。“老师对年轻人的成长,会有一个积极的影响力,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正是教师这份工作的意义,令他坚守这个职业38年。令他动容的是,数十年前曾处理几位学生违规事件,如今与这班已届中年的学生们聚餐时,仍有人记得和提起老师当年如何引导。“原来我们老师做的每件小事,每一点滴,都成为他们成长后的体会和回忆”。
因应学生能力调整课堂
作为物理与数学科教师,他坦言初任教时面对40人课堂曾紧张到手忙脚乱,但凭借对学科的钻研与不断通过经验积累改进,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他说,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最为重要,必须熟练掌握科目知识和教学技巧,否则难以清晰传授内容。其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状态等灵活调整课堂和课业安排,才可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例如对能力强的学生,会提供挑战性课题拓展思维;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侧重基本基础培训。此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心态和习惯至关重要,老师初期可以多辅导,但逐渐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才能长久有效。
黄伟明分享,他有一位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提问,为了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不会制止他提问,而是先会快速直接地回答他的问题,再将其专注力拉回到课堂中,帮其建立秩序感,慢慢地该学生学会等老师讲完课后再举手提问,进步明显。更令黄伟明感到满足的是,初时与该学生在走廊碰面时打招呼,并不会得到理睬,而现时这位学生会停下来应答。
谈及与学生的相处,黄伟明说,自己深受以前老师的影响,很容易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他认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日常沟通中他习惯像朋友般与学生相处,令沟通较为理想和顺畅。但在价值观与品德教育上绝不让步,“老师的角色是需要帮学生建立自我,积极的价值观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最需要建立的根基,因此需要适度管教。”
重视体验 率学生内地交流
在黄伟明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下一代认识家国情怀和国民身份认同是老师的重要工作。“最重要是学生要有第一线体验,并非只是网上听别人说。”为此,学校每年组织内地交流团,带领高中生亲历杭州、广州等地的发展。他分享,曾有一位中四的学生赴杭州交流后,打破了之前听闻的负面评价所带来的偏见,在亲眼见证后全部改观,甚至直言想留在当地读书。课堂中,黄伟明亦善于融入国家安全、核能源应用、航天科技等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反思,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