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研读历史文化增认同感 "三本书"助台青走出"天然独"误区

2018-08-10 03:17:12大公报 作者:朱瑞宜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湾《远望》杂志社长林金源(左三)、研究员程志寰(左一)、张玮珊(左二)、张惠闵(左四)、江振滔(左五)认为,应使到大陆的台青多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才能增强年轻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朱瑞宜摄

自今年大陆方面推出“惠及台胞31条措施”,给予台企、台胞与大陆企业、大陆居民同等待遇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湾青年人到大陆读书、就业和创业,也获得岛内舆论高度肯定。台湾《远望》杂誌社长、淡江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林金源9日在香港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大陆推出惠台政策,还应使受惠者参加一系列“义务教育”,让到大陆的台青多了解两岸关係的历史,才能增强年轻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90后”台青、《远望》杂志研究员张玮珊也指出,自己就是通过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而改变“台独”立场的。

 虽然当下两岸关系因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而陷入僵局,两岸联繫沟通机制亦停摆,但大陆方面依然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不改为台胞办实事办好事的初衷,当中有不少是协助台青就业、创业的便利措施。张玮珊表示,大陆惠台政策的整体方向值得肯定,但只有惠台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两岸心灵契合。欲知大道必先为(读)史,不仅要使岛内年轻人重新站在中国传统天下秩序的观点来看历史,关键还要透过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她自己就是这样的“过来人”,通过重新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而走上反“独”促统的道路。

读书会成反独促统转折点

曾经与岛内许多年轻人一样,张玮珊在读大学之前从未去过大陆,觉得大陆整体发展落后,并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在台湾上大学后,她为了毕业后考研究所,参加了读书会,指导老师是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石佳音(现任《远望》杂誌总编辑)。没想到,这促成了张玮珊政治立场的转变。回想起当时的思想变化,她说,对於她个人而言,这是一个自然转变的过程,开始时只是为了课程需要和考研,也觉得念中学时历史没学好,既然有老师愿意指导她们,所以也并不抗拒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但对石老师来说,则可能是一个“实验”,因为他认为“天然独”是可以破解的,而后来的发展也正如其所料。

当时在石佳音的带领下,读书会成员学习了《中国大历史》(作者:黄仁宇)、《中国近代史》(作者:徐中约)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作者:萧公权)。张玮珊说,学习了中国历史,才知道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以前她仅站在台湾的角度来看历史,觉得台湾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很悲情,但其实那并不只是台湾的悲剧,也是近代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后来张玮珊读《中国政治思想史》,书中介绍的中国历代伟大的思想者、革命家令她敬佩,觉得中国思想文明有许多让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天下观、民本的思想,比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更进步、更文明。

张玮珊说,她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其实不在於大陆经济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以及对中国思想的认同,促使她改变“台独”立场。

破“天然独”从读史入手

《远望》杂誌研究员张惠闵与张玮珊一样也是通过参加读书会而走出“天然独”的骗局。张惠闵说,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以“台湾为主体”,所以以前觉得自己与大陆没有关係,后来认真深入地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才明白中国大陆之所以实行现在的社会制度有其国情需要,并不是只有西方那一套民主自由才是正确的。

林金源指出,“天然独”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受“台独”教育影响;二是受大众传播媒体误导,岛内不少媒体都有“台独”或“独台”倾向。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正确的历史观,像张玮珊这样能碰到正确的老师指点的台青少之又少,加之教科书都掌控在政治人物手中,要改变台湾年轻人的认同错误相当困难。

《远望》杂誌研究员程志寰认为,要破除“天然独”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天然独”们要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两岸关系历史的意愿,但“天然独”们难有意愿。如今台湾经济发展停滞,大陆惠台措施吸引了不少台青登陆发展,应使其承担相应义务,接受重新教育,使台青必须了解大陆。第二,要有适当的指引者,正确引导台青们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学习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能扭转台青错误认同。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