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通识科大忌:死记硬背 套用“标準框架”答题注定失分

2018-12-04 03:17: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野坂昭如的《美国羊栖菜》中有这样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战后缺粮的日本,主角在因缘际会下得到了特别配给品,其中有一些黑色丝屑状东西,他误以为这些东西是可食用的褐藻,就来回用热水煮了四、五次,煲煮的水也从赤茶色冲淡到清澄,但吃下去仍然觉得难吃,后来才发现这些不是食物,而是红茶茶叶。

  主角欠缺对“红茶茶叶”的认知,令他用错了烹调的方法,也误以为这种东西能给他温饱。从故事可见,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处事方法,套用在通识科亦然。近年通识科强调答题技巧的氛围十分强烈,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只重答题技巧,不重议题探究。不少学生误以为熟悉答题技巧及框架就能考好通识,对议题不求甚解,往往在考试中因误解题目,张冠李戴,未能切中重点,以致失分而不自知,就如主角误用了方法,尝得了苦果。

  去年考评局试卷主席报告就指出通识学习是议题探究不是“题型”“探究”,考生应按照问题所有的指示与要求回应题目,而不是运用“标準框架”答题,反映不少考生在考试时不按题目要求作答,死记硬背格式回应题目。

  学生对社会议题欠理解

  不少学生只顾题型训练,欠缺对社会议题的理解,令作答时容易失分。笔者曾以通识网一张有关“标準工时”的漫画作题目,不少学生看到漫画便开始背诵框架作答,自信地在纸上描述漫画、归纳及反映现象,然而在交卷后却反问笔者何谓标準工时,有学生以为标準工时就是準时放工或最高工时的意思,亦有学生在作答后反问为何标準工时会令僱员收入下降,学生分数亦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在公开试时亦屡见不鲜,例如2013年卷一题2考问学生有关“政府对反对意见的态度”及“拉布”策略,不少学生未留意题目要回应“态度”,只回答投票被否决或建制派强於反对派,亦有不少学生不明白“拉布”的意思,在欠缺对题目的理解及对议题的基本认知下,即使多熟悉题型亦难以合理、正确地回应题目,最终导致失分。

  除此之外,近年考评局亦运用了不同字彙出题,例如“挑战”、“结论”、“关注”等字,不少学生过往被训练看到某些字词就利用特定框架作答,在长期缺乏自我思考题目要点的情况下,当遇上新字彙时便不懂回应,或是强行套入个别框架,限制了思维之余,所答的回应亦不会準确及全面。笔者并不否定答题框架的重要性,但要提醒学生要灵活变通,切忌“走火入魔”,老师更不应认为学生能力不足,便强行要学生记下某些特定答法或几个“百搭”的比较準则,结果分分鐘只会弄巧成拙。

  通识科本义是让学生了解议题,增进了个人、社会以至世界的理解,并作出多角度、具批判性的反思,但最终却因考核令学生思维变得僵化因循,只重训练的教学模式更减低了课堂的乐趣,令学生变成作答机械人,未能扩阔学生的视野,实是悲哀。

  因此,通识科教师不应忘了初衷,协助学生了解更多及进行反思,避免自我设限。学生亦应多进行探索,现代资讯科技发达,学生可从手机下载不同程式,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时刻反思并与同学讨论,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青松侯宝垣中学 李启豪老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