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冰上丝路”中俄启航 将影响全球贸易及能源供应格局

2018-09-12 03:17: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层融化,开通了长期冰封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大大缩短由亚洲往返欧美的航程,北极航线的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俄领导人在近期会面时,曾多次提及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第四届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的主题是“远东:更多机遇”,其中一项重点议题,就是讨论俄远东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前景。中俄在北极圈推动“冰上丝路”合作,尤其是东北航道的合作开发,有望让北极航道将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使得东北亚、欧洲地区通过北极航道紧密相连,将对全球航运、国际贸易和世界能源供应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积极探路 推动沿线经济合作

图:2016年8月,中国“雪龙”号考察船在北极考察/新华社

中国目前拥有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於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后改造而成。中国自主建造的新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9月10日在上海下水。作为中国试航北极航道的开路先锋,“雪龙”号已顺利完成了对三大北极航道的首次穿越,推动了中国船舶对北极航道的商业利用。

2013年8月8日,中远海运特运公司旗下“永盛”轮,从大连港始发,历时27天航行成功抵靠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中国首艘经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亚欧航线的商船。2013年至2017年,中远海运特运向东北航道派出10艘船舶、执行14个航次任务,抵达欧洲比利时、荷兰、芬兰、德国、英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丹麦、挪威等九个国家。

北极航线不仅可以打通中国通往欧洲的海运捷径,更有利於中国参与开放航道沿线的能源资源开发、与沿线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中国的港口区域格局也将逐渐改变,青岛、大连、天津、上海等港口将成重要的北极航道港口。

俄拥最强核动力破冰船

图:俄罗斯现时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胜利50周年”号 /资料图片

俄罗斯坐拥5000多公里的北极航道海岸线,至少16个港口连接欧洲和远东,具备开发“北极走廊”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多的破冰船数量(41艘),更是唯一拥有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国家。其中,“北极”级的“胜利50周年”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役核动力破冰船。

此外,俄罗斯正在建造三艘世界上最大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首船“北极”号和量产型首船“西伯利亚”号已分别於2016年和2017年下水,量产型第二艘破冰船“乌拉尔”号目前处於船台建造阶段。“北极”号、“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分别计划在2019年中旬、2020年11月和2021年11月交付使用。22220型破冰船破冰能力达3米,将为运送亚马尔、格达半岛、喀拉海大陆架等海域石油天然气的船只顺利抵达亚太地区市场破冰开路。俄罗斯还准备兴建比22220型更大的下一代“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可破开4米厚坚冰,具备在极地高纬度长期作业的能力。

“中国制造”成北极新名片 俄气抵华毋须破冰船

由於北极海冰消融面积持续扩大,部分液化天然气(LNG)专用船不需靠破冰船就能航行,俄罗斯因此积极扩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市场。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天然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程,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亚马尔三条生产线年产量550万吨LNG,其中第一条生产线已於2017年12月投产。

亚马尔项目一度因为卢布贬值出现资金问题,在中俄等共同努力下通过融资“起死回生”,“中国制造”成功打进亚马尔项目,中国企业承揽全部模组建造的85%,30多艘运输船中7艘船的建造、15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中14艘船的经营等,亚马尔项目已成为“冰上丝路”的重要支点。

去年7月,俄罗斯经特殊改装的ARC 7破冰型油轮,首次毋须破冰船开路,经东北航道航线抵达中国。今年7月,中国接收两批由北极海运到江苏如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全程也毋须破冰船。据估计,新航线今年内能为亚马尔节省4600万美元(约3.58亿港元)运输成本,2023年时一年可省约两亿美元(约15.6亿港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