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风起云湧的新印度电影/常小凰

2019-02-13 03:19: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过大年,看大戏。说起看戏,隔壁那个年产电影近两千部的印度很值得一提。二月,宝莱坞又创新纪录,首度上映女同题材影片,备受西方媒体关注。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看过的印度电影都是“神片”。主角都不太会好好说话,又唱又跳挤眉弄眼。若是动作片,卡车也能在空中来个托马斯迴旋720度。地球引力合理剧情,全在九霄云外。

  大概从2010年开始,印度突然弯道超车般接连输出好戏。《作死不离3兄弟》、《打死不离3父女》(Dangal)、《神秘巨星》等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好评。当代印度电影题材之宽泛,百无禁忌,完全打破了保守的刻板印象,软实力输出也帮印度挣了不少外快,颇为惹人注目。

  但评价电影水準,除了题材外,创作工业化程度、文化影响力、叙述水平和技术革新也都是硬标準。抨击教育制度、女性地位,审视民族摩擦和宗教问题,虽然印度电影在选题上真的可圈可点,但电影本身的製作和艺术水平仍旧非常一般。

  1957年,描绘底层女性苦难生活的《印度母亲》曾一度扬眉吐气,甚至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印度电影,算是兜兜转转又走回了这条描绘平民图景的路,主要人物一律生活的水深火热,还都特能苦中作乐,是谓人类之光也。但影片製作总体来讲,套路与俗梗齐飞,煽情共突兀一色,硬伤频现。

  至於新戏《我见到女孩时的感觉》,对於去年9月才废除同性性行为禁令的印度,绝对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对於成长在荷里活魔罩下的国外观众,诸如此类的戏剧衝突,并不新鲜。又要学荷里活,又要避免东施效颦过度模仿,看似风起云湧的印度影业,其实前方多歧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