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深陷泥沼18年 驻阿美军难撤回

2019-09-11 04:24:25大公报 作者:石江月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与塔利班谈判破局,令驻阿美军撤离充满变数\网络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戏剧性地取消与阿富汗政府及塔利班的三方和谈,外界一片哗然。特朗普9日更声称与塔利班的和平谈判“已死”,对塔利班的攻势近期已加强,塔利班亦喊话,要让更多美国人赔上性命。美国从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到陷入泥沼,至今已18年,双方能否达成和平协议、美军可否全身而退,成为充满变数的“悬疑剧”。\资深军事评论员 石江月

特朗普7日自曝,取消原定8日于戴维营与塔利班领袖和阿富汗总统的会面,原因在于塔利班5日在喀布尔发动汽车爆炸袭击,造成1名美军罹难。但外界纷纷认为该理由站不住脚。

《纽约时报》披露,会谈破局恐因特朗普希望由自己促成协议达成,与塔利班先达成协议的要求相悖,加上未能协调内部各方分歧,因此仓促取消。

据报道,特朗普8月30日在白宫召见顾问,讨论与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一事。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再现分歧,博尔顿反对特朗普用与“手染美国人鲜血的杀手”合作的方式撤军。

特朗普当时并未做出决定,但他升起在华府敲定协议的念头,更希望邀请未参与谈判的阿富汗总统加尼前来会商。之后他又有更惊人构想,想把接见塔利班领导人的地点从华府改到美国总统度假地的戴维营,时间则定在“9.11”事件18周年的3天前。

接下来几天,各方为了实现计划展开拉锯战。在美方说服下,加尼决定冒险答应会面,以保证大选与和谈前景,避免背上和平破坏者的污名。

塔利班原本已同意前往戴维营,但条件是必须先宣布达成协议,而特朗普拒绝接受。报道指,特朗普不愿将戴维营的会面变成达成协议的庆祝会,而希望扮演谈判者的角色,抢下促使协议完成的功劳。正因为双方存在这个根本歧见,最后导致谈判破裂。

回顾过去的18年时间,美国在阿富汗前后投入了约7000亿美元的巨额军费,而且还有数千名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丧命,只换来扶植的喀布尔政府控制区减少,以及阿富汗民众的反感。

但是,美国想从阿富汗脱身也陷入了尴尬。美军撤出后,他们扶植的喀布尔政府会否被塔利班所取代,令多年成果毁于一旦?美国其实心里很没底。

遏制苏联扩张 美扶植“代理人”

图:塔利班头目奥马尔\网络图片

在阿富汗普什图语中,塔利班的意思是“学生”。从塔利班组织最初成立时来看,只是伊斯兰学生民兵组织。虽然其正式诞生是1994年7月,当时正是阿富汗陷入全面内战的时代,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名军阀,相互之间为争地盘冲突不断,但是一个较为深刻的时代背景是阿富汗人民在苏军撤走后,又陷入了内战的苦海之中。

1979年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与此同时,为了遏制苏联扩张,当时美国政府决定培植一支反苏力量,并和同样警惕苏联、印度和伊朗的巴基斯坦一拍即合。于是由美国出钱出技术,巴基斯坦出人力出地盘,在巴基斯坦开办了培训营。早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那些后来加入塔利班的基层战士、那些年轻的阿富汗人都曾在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里学习。

据统计,单是用于编写培训教材,美国官方就拨款5100万美元,印制教材1300万套。而在1981年,美国还往巴基斯坦注入了30亿美元援助,之后几年又提供了40亿美元。美国的金钱,把大批的阿富汗青年培训成为游击战士。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回到阿富汗,加入了各种抵抗游击队。

这些可怕的青年战士,给苏军带来极大损失。十年后,苏军被迫撤出阿富汗。但这些来自阿富汗的战士,在巴基斯坦当地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并且还在扩散着他们的影响。由美、阿联合培养的这些青年战士,即是“塔利班”的重要来源。当然,那时候“塔利班”这一组织尚未正式成立。

塔利班的运动开始于1994年9月,地点是正深受军阀残害之苦的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一个名叫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的穆斯林决心终止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于是他发起了名为“塔利班”的改革运动。塔利班虽然自称是“学生军”,但是其中有不少是之前曾与苏联人斗争的阿富汗武装人员。

塔利班初创时期的高层人员,也与阿富汗前政府官员、沙特阿拉伯以及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深。甚至,当时在塔利班内部还有巴基斯坦人存在。而当时为塔利班军队提供训练的巴基斯坦“边境警察”部队,便是巴基斯坦内政部下属的一支与正规军平行的军事力量。

打和平旗号攻城略地 “学生军”“建国”

在成立之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并不重视。但这支力量得到了阿富汗平民的支持,使得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的队伍。3个月内,塔利班就迅速占领了普什图人聚居的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几乎占领了阿富汗的半壁江山。

历史证明阿富汗是很难被征服的。它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的结合部,靠近中亚和里海油气富集区,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英帝国和前苏联可以说是20世纪两个不同时期的超级大国,但这两个大国都先后在这里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塔利班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除了本身是主要由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族构成外,主要是塔利班初期顺应民意,提出了“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把阿富汗建成为一个统一、民主和繁荣的伊斯兰共和国”等口号,这无疑使经受了20多年战乱之苦的阿富汗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此外,塔利班在占领区采取的措施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比如收缴民间的枪支弹药、免费向穷人发放粮食和食品,取消重重关卡,减免老百姓税额。

图: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联社

实际上,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前,塔利班政权一直得到美国政府的扶持。就在“9.11”事件发生前夕,美国政府还给予塔利班当权的阿富汗4300万美元的援助。

经过充分的准备,塔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兵临喀布尔城下,顺利地占领了阿富汗西部各省,使塔利班控制的省增加到14个。通过长达11个月的围困,塔利班从喀布尔市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总攻。9月27日攻克该市,成立临时政府,接管国家政权。

到1997年10月,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奥马尔为“埃米尔”。1998年8月塔利班又连克马扎里沙里夫,月底夺得北方重镇内杰拉卜,控制全国90%的领土。

塔利班“建国”后,因为它的政权是打出来的,又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所以全世界只有巴基斯坦、阿联酋和沙特三个国家承认它是合法政府。但奥马尔和委员会不在乎。他们一面继续追剿“北方联盟”的残部,一面开始治理国家。

庇护“基地”组织 塔利班与美反目成仇

如果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阿富汗塔利班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从最开始私下支持,到公开决裂乃至战争爆发,最大的转折点就是“9.11”事件。

一切还要从基地组织与阿富汗塔利班,这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起。除了在形式上,两个组织之间建立了比较松散的联盟外,两个组织人员之间存在的历史与血脉的关系,基本上是难以斩断的。

“基地”组织实际上也是伴随阿富汗抗击苏联战争时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时,大批阿拉伯人为帮助阿富汗人抵抗苏联入侵,在美国的暗中资助和支持下赴阿参战,逐渐滋生出在阿富汗活跃的阿拉伯游击队武装这个特殊群体,而这正是“基地”组织建立的人员基础。

1988年,随着阿富汗战争接近尾声,“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发生角色和定位转变。其宗旨由“为阿富汗战争提供后勤支持”,变成如何为阿富汗阿拉伯人寻找生路,他们很多人在阿富汗娶妻生子,逐渐与当地部族融为一体,以普什图为主体的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在人员上就形成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更主要的原因是,阿富汗塔利班头目奥马尔与“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关系密切──本.拉登原是奥马尔反抗前苏军的亲密战友。据说,塔利班在2001年不顾全球反对,以“消灭偶像”的宗教口号,炸毁了阿富汗的瑰宝──巴米扬大佛,就是受到了本.拉登的影响。

塔利班当权之后,本.拉登常驻阿富汗,基地组织日益壮大,对美国在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活动也形成阻力和反抗力量,并最终成为全球反美的极端组织。而塔利班实际上成了“基地”组织保护者。

而美国与“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走向对抗,是2001年本.拉登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这是自二战之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一次灾难性人员伤亡,近3000美国人丧生让小布什政府有了充分的理由,向塔利班要求交出拉登。在遭到拒绝后,10月,美国、英国、德国等北约国家组成的数万军队,开始向阿富汗进军。塔利班也摆出一副迎战的架势。本.拉登号召全球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源源不断进入阿富汗,并肩抵抗美军,光是从巴基斯坦涌入阿富汗的据称就有几万人。

当时美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一方面用轰炸机和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打击塔利班重兵集团,另一方面更多依靠“北方联盟”的队伍向塔利班反攻。2001年11月中旬,美军和北方联军占领了喀布尔。12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

尽管塔利班政权垮台,但他们并未放弃抵抗。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隐藏于山区中,十余年间他们继续以游击战、偷袭战乃至恐怖袭击手段向北约军队和阿富汗现政府报复。尽管北约不断增兵达10多万,又在2011年先后击毙本.拉登和奥马尔,却始终不能让阿富汗消停下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