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骆惠宁四个“始终” 坚定信心鼓舞人心

2020-01-21 04:23: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眼下正处于“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关键时刻。香港未来向何处去,如何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是香港社会最关心的议题。履新不久的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四个“始终”论述,体现中央任凭风浪起、坚持“一国两制”初心不改的战略定力,也勾勒出中联办未来的工作蓝图,为香港社会走出政治困境、重新起航带来信心的双桨,鼓起希望之帆。

香港修例风波至今未了,是对“一国两制”的最大挑战,牵动十四亿中国人的心。过去两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香港事务五度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既高瞻远瞩,指点迷津,更体现“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的殷切情意。骆惠宁昨日这篇题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强调,借鉴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对坚持与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骆惠宁在文中指出,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是香港社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制度自信并非凭空而来,香港回归后,无论是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还是成功抵御“沙士”疫情及两次金融危机;无论是法治指数全球排名由回归前的六十多位大幅跃升至回归后的第十六位,还是一再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无不证明“一国两制”是最适合香港的制度,有着强大生命力。

今天,香港面对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香港人仍然应该从“一国两制”的非凡历程中得到自信,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不为外部干扰而迷惘,踩实脚步,向阳而行,就一定会走出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还指出,实现香港社会长治久安,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就必不可少。香港自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是香港的宪制责任和政治要求。相比澳门一早完成相关立法,香港国安机制至今缺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澳门回归以来风平浪静,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市民安居乐业,反观香港则风波不断,陷入内斗内耗的泥沼难以自拔。在今次“修例风波”中,香港又被外部势力上下其手,沦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骆惠宁引述习主席的讲话,强调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要维护七百多万香港人的根本福祉,香港应建立及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弥补短板。

香港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的问题,始终要在发展中解决。习主席一七年视察香港时就指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骆惠宁认为,始终强化“一国两制”的使命担当,是实现“两个建设好”的题中应有之义。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这一最大的优势,拥有国家改革开放这一最大的舞台,拥有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这一新的重大机遇,香港社会应该乘势而上,早日走出政治雾霾,聚焦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守护香港这个家,建设好大湾区这个更大的家园,就可以书写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新的光辉篇章。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解决青年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全力推动国民教育,必须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才能为“一国两制”实践始终稳步前行提供根本保障。骆惠宁表示,“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希望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担当起主体责任”,他进一步指出,香港社会殷切期盼并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及有关办学团体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不断完善“一国两制”下香港教育治理制度体系,增强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

综观骆惠宁的四个“始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既是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也反映他本人履新后的思考;既直面香港的严峻现实,更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定信心,清晰地勾勒出中联办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思路。

归根究柢,“一国两制”是长远的事业,战略定力非常重要。在全力“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同时,更要认真思考围绕“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应“坚持与巩固什么、完善与发展什么”这一重大问题,骆惠宁强调“不负习主席的重讬,不负全国人民的期待”,这是中联办的责任担当,又何尝不是所有爱国爱港人士的心声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