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为接种第三针积极做好准备

2021-10-22 04:26: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世界各地及本港的研究都发现,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半年后,有一半人的抗体水平会跌得很低,甚至接近零,因此注射第三针以加强保护已是客观需要。研究还发现,打原针或“沟针”都安全有效,后者效果更佳。本港自二月底开始接种疫苗,至今已过去近8个月,打第三针势在必行。为此,特区政府需要在政策、物资及舆论引导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接种工作做得好不好,关乎抗疫成败,关乎生命安全,打第三针与打第一针、第二针一样,都必须严阵以待,不能有任何松懈和疏漏,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其次是物资上的准备。香港目前不用担心疫苗供应,但长远仍有压力,须做好充足准备。此外还要做好人手、场地安排及协调,目前针对长者、学生等特定人群的特别接种安排,如即日筹、上门打针等,在打第三针时都可以同步推动,总之就是从方便市民的角度着想,尽最大努力,扩大人口覆盖率。

  舆论宣传向来是特区政府的薄弱环节。对一般市民来说,最关心的是打第三针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特别是“副作用”的问题。目前欧美一些国家走在打第三针的最前列,内地多个城市也已展开相关工作,这方面的资讯很多,特区政府可以信手拈来,总结归纳向市民展示,打消市民不必要的疑虑,推动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特区政府在资讯发放方面往往相对保守,在面对恶意攻击或偏颇报道时也没有及时有力的澄清,备受诟病。接种疫苗之初,部分传媒聚焦于副作用,所谓“打死人”的信息满天飞,尽管这些资讯欠缺科学根据,似是而非,甚至是刻意误导,但由于特区政府较少及时澄清,结果以讹传讹,动摇人心。更不必说反中乱港势力为破坏抗疫而无所不用其极,大造谣言,对不少市民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错误地认为接种风险高,部分长者尤其害怕打针,平添接种的阻力。特区政府原本预期九月初全港复课时达至七成接种目标,后来推迟至九月底,但如今看来十月底都未必能达标,可见一旦在宣传方面失去先机,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特区政府显然已意识到自身不足。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有效发放政府信息,让市民更好更快掌握政府政策和最新情况是管治的重要一环,并承认这是特区政府“须马上改善的工作”。究竟政府在发布信息及解说能力方面提升得如何,很快就可以见真章——推动第三针就是一个试金石。

  香港接种率不够高,增加了整体抗疫压力。部分人需打第三针时,全港仍有逾三成合资格接种人士尚未打第一针,但不能因为部分人有疫苗犹豫倾向而轻易放弃他们,特区政府需要做好统筹兼顾:坚决普及第一针,积极启动第三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