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解决香港房屋问题的根本之道

2021-10-30 04:26: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一期绿置居推售钻石山启钻苑及上期绿置居货尾单位,月前搅珠抽中的幸运儿昨日开始拣楼,场面热烈。选中“心头好”的市民抑不住兴奋之情,直言“好似发紧梦”、“如同中六合彩一般”,更有新业主透露有了生育下一代的打算。这一幕,折射出房屋问题始终是香港人最关心的话题。随着北部都会区规划的推出,香港在解决房屋问题上首次有了明确目标,现在需要尽快推动落实。

  香港约一半人口居住于政府公屋,租金廉宜,但不能买卖,自然享受不到这些年来物业大幅升值的好处,这被视为香港贫富悬殊不断恶化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少公屋居民希望置业,但冠绝全球的私人楼价让他们望楼兴叹,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多年前推出绿置居计划,一方面协助部分公屋富户一圆置业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迁出住所,加快公屋流转。

  公屋住户希望置业无可厚非,绿置居计划协助置业,出发点当然是好,但也并非无争议。公共房屋供不应求,绿置居原本就是公屋的一部分,拿来出售,意味着用于出租公屋数量将相应减少,轮候时间延长。再说在现实条件下,绿置居数量多极有限,解决不了大问题,否则借此置业者不会有“中六合彩”之说。

  最令人关心的还是公平问题。绿置居计划得到公帑资助,并非市场价,譬如有人通过租置计划以93万元买500呎单位,而在私人市场,同样面积单位至少需要数百万元,相差悬殊,难免引起一些质疑。首先,不少夹心阶层买一个转身都困难的“纳米”楼,也不止这个价钱;其次,住公屋已是公帑资助,购买绿置居等于公帑资助两次,对那些等着上楼的无壳蜗牛来说显然不是滋味。

  毕竟公屋与绿置居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为解决居住问题,后者涉及经济利益及财富转移,需要作出平衡。特区政府在满足部分公屋住户置业愿望时,更要关照其他阶层的需要,尤其是中央领导人多次表达“揪心”的㓥房、笼屋问题,他们是基层中的基层,居住环境最恶劣,理应得到政府更多的关心及资源倾斜,这也是政府提高公屋比例的原因所在。

  香港房屋问题复杂,即使是私楼住户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他们供楼负担沉重,也是纳税大户,但基本上享受不到什么福利,一切都靠“食自己”,何况私楼大多面积狭小,属于“蜗居”,他们同样有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

  好在香港进入“爱国者治港”新时代,新选制下的立法会将焕然一新,政府拓土建屋效率将显著提高。施政报告推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计划,昔日边陲地带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热土,香港将形成南北两个经济中心,一举打破拓土需“寸土必争”的窘境。公屋及私人楼供应大量增加后,不仅无壳蜗牛有望加快上楼,私人置业者也有望小换大,这才是解决房屋问题的根本之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