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拓土地没有“禁区” 稳步推进求实效

2022-07-29 04:23: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建议逐一审视郊野公园边陲土地建屋的可行性,并指出若发展大榄隧道西南面的土地,可有效缩短公屋轮候时间。陈茂波希望独立讨论大榄的选址,以凝聚社会共识。其实,凡是有助解决房屋问题的办法,都值得讨论、研究、推动,特区政府需要迎难而上,精简不必要的程序,切实做到行政主导,在解决房屋问题上尽快拿出成绩,见到实效。

  特区政府为解决房屋问题提出两大蓝图,一是“明日大屿”计划,一是北部都会区计划。但这两个计划都是中长期目标,不是十年、八年可以见效的事,而市民的居住需求是“水浸眼眉”,等不起。如何才能在短期内找到可用的土地?开发部分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是选项之一。陈茂波指出,可从生态价值、基建配套和社会利益三个方面,逐一审视哪些边陲地带可以发展。

  大榄隧道附近土地正好符合上述三个要求:生态价值不高;有交通配套;若用来建造公屋或居屋,可以增加三万五千个单位,相当于现时公屋总需求的两成。一旦成功开发,公屋轮候时间可由现时的超过六年,减至五年以内,符合社会效益。

  开发部分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可即时提供土地,过去两届政府任内都讨论过,但碍于争议较大,结果多年来议而不决,政府有关部门不敢越雷池一步。蹉跎岁月之下,香港房屋问题持续恶化,私楼价格居高难下,香港供楼负担和租金之高都创下世界之最。公屋轮候期不断延长,无壳蜗牛盼上楼望穿秋水,苦不堪言。所谓“寸土必争”、“见缝插针”、“重中之重”都沦为空言,“十年房屋大计”变成望梅止渴。

  李家超新班子提出“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方向,就是要出实招、办实事,在房屋问题上,达到“提速、提效、提量”三大目标,可谓有的放矢。鉴于拓土建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过去难以形成合力,新一届特区政府特别成立两个统筹小组,其中“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由陈茂波主持,日前已举行了首次会议。市民希望新一届政府在拓土方面拿出方法,展现效率,希望统筹小组可以切实解决问题,而市民的诉求,就是政府的奋斗目标。

  郊野公园是香港宝贵的财富,要做好整体保护,这一点没有人不认同。但另一方面,郊野公园的出现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并非一点都不能碰的“禁区”。目前有二十万多人居于㓥房等不适切居所,即使有屋住的,也是蜗居。港人的居住环境与国际大都会形象不相称,与市民的希望脱节,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空有土地而不去使用、不敢开发,这是根本说不过去的。开发土地当然有优先次序,有轻重缓急,但不能有思想“禁区”,画地为牢、抱残守缺,既不合时宜,也是不敢打破既得利益藩篱的表现。

  香港发展慢不得也等不起,解决房屋问题更要只争朝夕,多管齐下。荒废的农地、棕地需要尽快发展,市区丢空的土地需要尽快利用,旧区重建需要加快,务实推进。既要集思广益,争取共识,更要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可删减的程序都应该删减,能加快的步骤都应该加快,法律不完善的地方就应该尽快修订,一切为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市民早日上楼是政府责任,也是市民最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