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和港交所昨日宣布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方式提出上市申请。此举体现了特区政府以及证监会、港交所的主动作为态度,进一步提升了高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的吸引力,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台的地位。
所谓特专科技公司,指的是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等领域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表表者。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通常拥有属于机密的技术、研发数据或商业策略,一般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产品尚未商业化,有上市融资的迫切需要。但若如其他申请上市公司一样,过早或长期披露这些敏感资料,可能导致竞争对手获取关键信息,带来过高风险。港交所允许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及18A章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版本,就化解了有关公司的后顾之忧。
设立“科企专线”,旨在便利相关企业在筹备上市的早期阶段为它们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进一步协助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换言之,“科企专线”承认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度身定做上市标准,特事特办,以简化申请程序,缩短上市时间,让企业更早获得资金支持,快速成长。
其实保密提交上市申请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对标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做法。美国堪称这方面的先驱,早于2012年已通过相关法案,允许新兴成长公司以保密方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申请。英国、加拿大、澳洲等地,也有类似做法。港交所引入保密申请机制,展现了国际视野及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既是中央对香港的殷切期待,也是加快香港经济转型应有之义。为吸引更多具潜力的高科技初创企业来港上市,特区政府以及证监会和港交所近年来积极有为,推出多项具前瞻性的改革举措。这包括,修订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允许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在主板上市;引入第18C章,专门为特专科技公司制定上市规则;允许不同投票架构公司上市,包括“同股不同权”:简化创业板上市要求,便利中小型科技公司以较低的财务门槛上市;推出SPAC上市机制,允许科技公司通过与SPAC合并实现快速上市;在推动数字化和绿色金融方面,也有不少新猷。
这些改革举措有力配合了特区政府的施政策略,为大量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创造了条件,其中小米、美团等公司都已发展成为了“巨无霸”。证监会和港交所再接再厉,如今推出“科企专线”,进一步简化上市流程,保护有关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对高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的竞争是高科技的比拼。香港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进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有破旧立新的胆识,打破条条框框的勇气。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关税战,其针对的不只是普通制造业,更在于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以死死卡住中国的脖子,阻碍甚至打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更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以优化上市规则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来港发展,进而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IPO市场的地位,加快推进香港创科生态链的形成。改革永远在路上。特区政府、证监会和港交所等部门需要进一步识变、应变、求变,积极作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要求,抓住机遇开创新局面。